文档详情

建立健全劳教民警队伍公正文明执法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doc

发布:2017-01-11约2.92万字共7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立健全劳教民警队伍公正文明执法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劳教场所是依法对劳教人员进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场所。劳教场所的执法状况,目前已经被推向国际人权斗争的前沿。在这一大背景下,充分认识大力加强和改进劳教场所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制约劳教场所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劳教民警队伍公正文明执法长效机制,通过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劳教场所民警队伍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这不仅是加强劳教民警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更是劳教机关适应形势发展,提高履职能力,实现依法治所,全面推进劳教法治工作和劳教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劳教民警队伍公正文明执法机制建设 劳教机关作为国家行政处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教育、感化和挽救劳教人员,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神圣职责,对于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主义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日趋完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方针逐步建立的背景下,在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劳教机关要想转变执法思想,更新执法理念,重点解决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就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强和改进劳教场所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的重要意义;就要深入分析制约劳教场所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的主要因素;就要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推动劳教民警队伍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劳教场所公正、文明执法的现实意义 (一)公正、文明执法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而劳教机关作为最直接的执法者,是国家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国家贯彻执行党的劳教工作方针,所以执法的公正与文明程度往往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把我国劳教工作作为其“人权”问题攻击的目标,这在给我们的执法工作带来强烈挑战的同时,更势必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公正与文明。如果劳教民警在工作中出现执法不公而且不能及时得以纠正,不仅群众会把对个别劳教民警不规范的执法行为的强烈不满扩大为对国家公信力的怀疑,而且还会在国际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角度,深刻认识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 (二)公正、文明执法是提高教育改造劳教人员水平的内在需要 劳教工作的对象是劳教人员。劳教人员的违法行为,无论其性质如何,恶习程度深浅,从实质上讲都是一种破坏社会秩序和规范的“野蛮”行为。因此要把绝大多数劳教人员教育改造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就要求劳教场所必须在严格、依法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公正、文明的执法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劳教民警的公正执法,打击劳教人员的违法行为,使其深刻认识自己的罪错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既体现劳教机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巨大作用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又让劳教人员亲身体会法律的尊严与威力,促使他们进一步树立守法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通过劳教民警的文明执法,体现执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和人道化。同时,劳教民警可以用自己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和带头遵纪守法的模范行为,去感染教育对象,催生其改造动力,从而引导劳教人员转化其错误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使其回到健康、文明的正确人生轨道上来,进一步提高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 (三)公正、文明执法是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根本目的 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劳教场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其目的是通过创建工作的硬件建设,改善监管条件,提高教育改造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创造一个有利于违法犯罪人员改造的环境和生活条件;通过创建工作的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执法的内容和执法程序,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民警的执法意识和执法水平,深化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行为。实现这一目的,实质上就是要不断促进劳教工作的科学化、文明化和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劳教执法工作的公正与文明程度。 二、影响劳教场所公正、文明执法活动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原因主要是固有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惯例难以 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以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制约着以公正、文明执法为执法观念的劳教执法工作。劳教工作具有双重性质(教育改造和经济生产),而一些劳教场所的管理者往往偏重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片面化追求,淡化了劳教工作的执法功能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