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年论文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确认.docx

发布:2021-07-11约5.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年论文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确认 学年论文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确认 二 ○ 一 二 级 学 年 论 文 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确认 学 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会计学 完成时间:2021-12-15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确认 【摘 要】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的研发投入息息相关。如今企业中研发支出占企业支出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对企业的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成为了企业管理者需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正确处理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当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研发支出; 费用化; 资本化;会计处理 研发支出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在企业业绩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的计算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判定,甚至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研发活动也是一种广义的投资行为,但相对一般的投资活动而言,研发活动具有更大的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增加了研发支出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上的困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研发支出发生时应该计入当期损益还是予以资本化,会计界一直存在争议。现行会计处理对研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后予以资本化。 一、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特征及其影响 研究是为了利用新知识开发出新材料、新产品或新的配方技术,或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作出较大的改进;开发是利用研究出的新材料、新产品或新的配方技术开始新的商品生产,或对现有产品所存在的不足继续改进和完善。 吴红根[1],(2021)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研发支出占企业总支出的比重在增大”。在新经济条件下,研发支出日渐表现为一种经常性支出、固定性支出,为企业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一种不竭的动力。企业在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研究开发活动之后,若开发成功,设计出了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技术,则构成企业的一项自创无形资产。 研发支出的现行会计处理方法有三种:全部费用化、全部资本化和有条件资本化。我国就是有条件资本化的代表。有条件的资本化是指,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发生时应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这种方法总体来说应该是三种方法中最优的,因为它具有前两者的优点,并且规避了前两者的大部分缺点,但是此种方法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操作中对于资本化条件的确定很难把握,并且两个阶段不那么容易区分。 二、 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 科目设置 为了体现财务核算健全、完整的特点,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科目设置做了详细的规定。首先,企业应设置“无形资产”科目,同时,为了核算发生 的研发费用,应设置“研发支出”一级科目。并且,企业会计准则对研发期间的研发费用做了更细的划分,按照研究开发的具体项目及其不同的进展阶段把研发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根据费用是否资本化,设置“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二级科目核算。 (二)、 不同阶段会计处理 准则对无形资产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会计处理的要求有些实质上的不同,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这两方面分别进行讨论。 1. 研究阶段 对于企业研究阶段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准则的第八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处理是有其合理原因的。康艳、李松涛[2](2021)认为:“研究阶段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由于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新准则规定,该阶段的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徐勇[3](2021)也有相同的观点。 2. 开发阶段 对于企业开发阶段的支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是同时满足准则规定的五个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时的做法跟研究阶段的会计处理方法相同。这些要求企业具有较成熟的技术及财务资源保证其无形资产在完成后能够使用或出售,且出售或使用意图明确,无形资产或其产品应该有活跃的市场,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等。 但是,如果不满足上述要求的话则应计入当期损益。对于这一阶段这样处理的原因,康艳、李松涛[2](2021)认为:“开发阶段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 三、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研发支出处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实行新会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