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规定2013年.doc

发布:2018-02-05约8.7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管理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鉴于此,为加强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体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实验研究、方案设计、工程设计、计算、绘图等能力,提高学生外文阅读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学生撰写论文或设计说明书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应以提高设计(论文)质量为中心,明确质量标准,完善工作程序,严格过程监控,健全管理体系。 3、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严格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确定的内容及时间执行。 二、组织管理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校、院(部)两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学校教务处代表学校行使职能,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协调教学资源的配置,评价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等。各院(部)具体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2、各院(部)应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答辩委员会等,指导、督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开展。各院(部)学科组应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 三、工作程序 (一)制定工作计划 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各院(部)制定本部门具体工作计划,开展毕业实习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会,组织本部门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教师及学生学习相关管理规定,明确各自职责及要求;安排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作毕业设计(论文)专题讲座。 (二)确定指导教师 1、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中级以上职称、具有较强责任心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2、首次参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在具有高级职称、带过2届学生的教师指导下进行。 3、指导教师应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根据课题性质和要求,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工作,提供给学生相关参考书目录或文献资料目录,定期答疑(质疑),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审阅毕业设计(论文),写出评价性意见。 4、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人数应少于25人,首次担任指导教师者原则上所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人数不超过2人。 (三)选题原则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选题类型要多样化,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个人的研究能力、兴趣、特长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分配课题,做到学生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选题要坚持独立性与完整性相结合,原则上每生选一题。二人或二人以上合作课题,要明确每个学生在其中独立承担的任务;毕业论文必须分开撰写,并标明本人在课题中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及在整个课题中所占的比例。 (四)开题报告 1、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在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广泛收集并阅读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学术界对课题的研究现状,明确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提纲、思路、工作重点及难点、研究方法、手段、计划和目标等,及时撰写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更换论文题目。 3、开题结束后,各院(部)应及时将学生开题情况汇总并报送教务处备案。 (五)毕业设计(论文)撰写 1、文体要求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文章要求材料翔实,数据真实可靠,论据充分,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没有语法错误。 2、一篇完整的论文主要包括:封面、扉页(原创性声明、使用授权说明)、前言或序(必要时)、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目录、插图或附表清单(必要时)、正文(引言、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致谢等。字数根据不同专业要求设定,但至少3000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