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质点地震作用计算的计算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质点地震作用计算的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1.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主要是运动方程解的一般形式及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及计算方法。
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关键在于求出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β。
一、地震概述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现象。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有15万次以上或大或小的地震。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年达三千次,具有很大破坏性的达100次。每次中等程度的地震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研究地震的危害和抗震的方法极有必要,目前已经研究到了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和整体结构的地震作用,但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单质点地震作用的计算,我们组准备理论研究并在现有的计算基础上做一点拓展。
二.地震危害直接2月15日新疆乌什发生6.2级地震,经济损失达15757.43万元,主要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破坏严重
由结构动力学方法可得到单质点弹性体系运动方程:
(2-3)
其中(t)表示地面水平位移,是时间t的函数,它的变化规律可自地震时地面运动实测记录求得;(t)表示质点对于地面的相对弹性位移或相对位移反应,它也是时间t的函数,是待求的未知量。
若将式(2-3)与动力学中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动荷载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2-4)
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两个运动方程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式(2-3)等号右边为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与质量的乘积;而式(2-4)等号右边为作用在质点上的动荷载。由此可见,地面运动对质点的影响相当于在质点上加一个动荷载,其值等于,指向与地面运动加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时,必须知道地面运动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而可由地震时地面加速度记录得到。
为了使方程进一步简化,设
(2-5)
(2-6)
将上式代入式(2-3),经简化后得:
(2-7)
式(2-7)就是所要建立的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
2.运动方程的解答
式(2-7)是一个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它的解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对应于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另一个是微分方程的特解。前者代表自由振动,后者代表强迫运动。
(1) 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
为求方程(2-7)的全部解答,先讨论齐次方程
(2-8)
的通解。由微分方程理论可知,其通解为:
(2-9)
式中;和为常数,其值可由问题的初始条件确定。当阻尼力为0时,式(2-9)变为:
(2-10)
式(2-10)为无阻尼单质点体系自由振动的通解,表示质点做简谐振动,这里为无阻尼自振频率。对比式(2-9)和式(2-10)可知,有阻尼单质点体系的自由振动为按指数函数衰减的简谐振动,其振动频率为,称为有阻尼的自振频率。
根据初始条件t=0可以确定常数和,将t=0和代入式(2-9)得:
为确定常数,对时间t求一阶导数,并将t=0,代入,得:
将、值代入式(2-9)得:
(2-11)
上式就是式(2-8)在给定的初始条件时的解答。
由和可以看出,有阻尼自振频率随阻尼系数增大而减小,即阻尼愈大,自振频率愈慢。当阻尼系数达到某一数值时,即
(2-12)
时,则,表示结构不再产生振动。这时的阻尼系数称为临界阻尼系数。它是由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决定的,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阻尼系数。而
(2-13)
上式表示结构的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的比值,所以称为临界阻尼比,简称阻尼比。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常采用阻尼比表示结构的阻尼参数。由于阻尼比的值很小,它的变化范围在0.01~和无阻尼自振频率很接近,因此计算体系的自振频率时,通常可不考虑阻尼的影响。
(2) 地震作用下运动方程的特解
进一步考察运动方程(2-7)
可以看到,方程与单位质量的弹性体系在单位质量扰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方程等号右端为地震地面加速度,所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