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年妇产科工作总结.doc

发布:2016-08-09约1.05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妇产科工作总结 2015年产一科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2015年是产科收获的一年,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产科完成分科重新组合的任务,并顺利的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全国爱婴医院复评、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试运行评审、获得母婴友好医院、获得广东省助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5年随着JCI项目的推进、落地,体现以病人安全为中心成为现实,促使产科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使产科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在岁末年初,充溢我们心房的是感恩、感激和无限的动力。2015年通过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按照医院的整体要求,积极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绩效管理改革,按“三甲”妇幼保健院、东莞市重点临床专科的标准,努力完成医院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将我科2015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 全科同志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践行“三严三实”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及“三严三实”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优质高效的服务,树立行业新风尚。注重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教育,杜绝“商业贿赂”和“红包”行为。医德医风建设是我科长抓不懈的工作。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敬业爱岗思想教育,坚持救死扶伤、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的工作中心。建立和健全本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人员工作制度。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等,使全体医护人员有法必依。做到廉洁行医,文明行医。 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核心,进一步提高遵纪守法,依法执行的意识,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努力 保持并构建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打造名副其实的“三好一满意”医院。 二、科室构架及人才结构。 2015年产一科包括产前区、产休区2个病区,共有13名医师。共7名一线医师,住院总医师1名,科室秘书及住院总轮休替代医师1名,二线医师2名,三线医师2名。人才梯队建设方面,13名医师中有2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学历构成方面,有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10名。 三、业务情况。 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全院分娩总数9713人,较去年同期增长9.5%,剖宫产人数388人,剖宫产率39.9%,比去年降低9.8%,产后出血142人,新生儿轻度窒息52人,重度窒息5人,新生儿死亡3人,孕产妇死亡0人。 四、按照JCI评审标准,大力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切实保障患者利益。 开展品管圈活动,促进自然分娩、持续降低我院剖宫产率。 在开展品管圈之前,2014年我院的剖宫产率是47.2%,今年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工作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我院近年来剖宫产的现状进行调查,把剖宫产原因归为社会因素、疤痕子宫、难产、胎位不正、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等六大类,在对六大类原因再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要因及可改进的空间,制定措施。我们推出了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新产程的诊断标准、社会因素剖宫产沟通技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对全体妇产科人员进行政策传达、业务学习及技术培训,组织考核,要求人人过关,促使新的政策、措施落实并实施,对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开展严格审批制度,由科主任、 医务科、业务副院长逐级审批。通过全科人员的努力,我院剖宫产率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杜绝社会因素剖宫产,难产中转剖宫产也得到控制,疤痕子宫试产率上升,今年我院总剖宫产控制在39%以下,以后不断进行PDCA循环,是我院剖宫产率持续下降。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降低平均住院日。 服务模式、流程改进小组针对病人周转慢、加床现象普遍等问题进行调查,发现我科产休区产妇住院天数多是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我们及时查阅孕产妇管理的最新资料,参观学习国内知名医院的服务流程,制定了顺产产妇24小时出院、剖宫产产妇3天出院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病人住院周转率,减少了加床现象,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产科医疗风险高,孕产妇是个特殊的群体,有统计指出,绝大部分医疗纠纷源自于缺乏有效沟通。根据医院相关部门的要求,服务模式、流程改进小组经过认真讨论、深入分析,提出我科的C-ICARE策略。进一步规范查房用语,降低医疗隐患,提升服务质量。 以知识为导向,打造学习型产科。 知识就是力量,现代产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指南、共识、诊疗规范层出不穷,为跟上产科发展的步伐,结合我院产科的现状,产科培训小组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负责解读和制定、推行、落实、监控并持续改进产科诊疗规范、指南,实施各级医师技能培训。 今年产科培训小组通过培训、决议制定我院的胎监评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