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HG_T 4390-2012 环氧脂肪酸甲酯.docx

发布:2023-06-09约2.9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71.100.40 ICS 71.100.40 G 71 备案号:38587—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390—2012 环氧脂肪酸甲酯 Epoxidized fatty acids methyl ester 2012-12-28 发布 2013-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I HG/T 4390—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助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SAC/TC35/ SC12)。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卡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广州市新锦龙 塑料助剂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阴市向阳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健、章金富、傅俊红、安方。 1 HG/T 4390—2012 环氧脂肪酸甲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氧脂肪酸甲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脂肪酸甲酯和双氧水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经环氧化制得的环氧脂肪酸甲酯。 结构式: 注:R1,R2 为6~10的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01—2002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3—2002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1664—1995 增塑剂外观色度的测定 GB/T 1668—2008 增塑剂酸值及酸度的测定 GB/T 1669—2001 增塑剂加热减量的测定 GB/T 1671—2008 增塑剂闪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 1676—2008 增塑剂碘值的测定 GB/T 1677—2008 增塑剂环氧值的测定 GB/T 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要求 环氧脂肪酸甲酯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所示的规定。 表1 环氧脂肪酸甲酯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1 外观 淡黄色透明液体 目 测 2 色度,(Pt-Co)号 ≤ 170 GB/T 1664—1995 3 酸值(以KOH计)/(mg/g) ≤ 0.7 GB/T 1668-2008 4 环氧值/% ≥ 3.7 GB/T 1677-2008中盐酸-丙酮法 5 碘值/% ≤ 7.0 GB/T 1676—2008 6 加热减量/% ≤ 0.5 GB/T 1669—2001 7 密度(20℃)/(g/cm3) 0.910~0.930 GB/T 4472—1984中2.3.1 8 闪点/℃ ≥ 175 GB/T 1671—2008 2 HG/T 4390—2012 4 试验方法 4.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均按 GB/T 601—2002 和 GB/T 603—2002 的规定制备。 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 GB/T 6682—2008所规定的三级水。 本标准中检验结果的判定按 GB/T 8170—2008 中4.3.3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4.2 外观的测定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 4.3 色度的测定 按 GB/T 1664-1995 的规定进行测定。 4.4 酸值的测定 按 GB/T 1668—2008 的规定进行测定。 4.5 环氧值的测定 按 GB/T 1677—2008中盐酸-丙酮法的规定进行测定。 4.6 碘值的测定 按 GB/T 1676—2008 的规定进行测定。 4.7 闪点的测定 按 GB/T 1671—2008 的规定进行测定。 4.8 密度的测定 按 GB/T 4472-1984 中2.3. 1的规定进行测定。 4.9 加热减量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