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工程学看皮鞋的舒适度与设计分析.pdf
从人体工程学看皮鞋的舒适度与设计
摘要:本文从皮鞋设计的舒适性出发,利用人体工程学中关人脚
的相关理论,阐述了人体工程学在皮鞋设计中的原理和体现。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皮鞋
1、引言:皮鞋(leathershoe)是指以天然皮革为鞋面,以皮革或
橡胶、塑料、PU发泡、PVC等为鞋底,经缝绱、胶粘或注塑等工艺加
工成型的鞋类。皮鞋透气、吸湿,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是各类鞋靴
中品位最高的鞋。
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有了穿鞋的习惯,用兽皮裹足、用皮造
履到现代皮鞋,穿着皮鞋的历史相当悠久。在中国,现代皮鞋的生产
还只有12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皮鞋的造型、款式、结构以及穿着功
能都胜其它鞋类,因此,皮鞋生产发展迅猛。当今,皮鞋已成为人们
最喜爱的一种鞋类,成为美化人民生活的大宗商品之一,在服饰类中
成为“举足轻重”的产品。
2、内容:
皮鞋结构
皮鞋是由鞋帮与鞋底两
部分组成的
1、鞋帮
鞋帮一般包括包头、中帮和后帮三部分,包头与中帮又可全称为前帮。
皮鞋鞋帮的变化最多,各种式样皮鞋的区别主要在于鞋帮结构的变
化。
(1)包头。包头能保护脚趾不受外物的碰撞,是皮鞋最显露的部分。
为了使皮鞋美观耐用,包头应选用表面平整无伤残、色泽均匀、结构
紧密的面革。包头的内层垫有一层较硬的内包头,使鞋头保持固定形
状。内包头是用硬革裁切成的。内包头的里层垫有柔软的衬革或衬布,
以免硬革与脚趾摩擦。
(2)中帮。中帮包覆着脚跖围,要受到体重的撑压和反复的伸曲,
是鞋帮上承受外力作用最大的部分。中帮所用的革料应是鞋帮上最好
的革料,既要柔软密致,又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因此,应当从面
革中心部位选料,不可带有伤残。
(2)后帮。后帮是由内外侧两块革片缝合的,其作用主要是端正地
拖住后跟,后帮并不负荷过大的重力,穿着皮鞋时,这部分也不甚显
露(内侧后帮更不显露),裁切后帮应当使用面革质量较次的部位,
厚度亦可低于前帮。后帮里层沿脚后跟两侧垫有用硬革切制的主跟,
以保护挺住脚后跟,并保持后帮的形态。最里层是后帮里子,这部分
要承受经常的摩擦,须使用较致密的鞋里革。缝结两块后帮的革条称
为保险皮,保险皮须受较大的张力,革料质量应高于后帮。
鞋跟部位的下层垫有柔软的革片——鞋舌,用以垫隔鞋跟和鞋带对脚
背的摩擦和硬压,可使用面革松软的部位。
2.鞋底
鞋底一般包括膛底、沿条、大底、鞋
跟、垫心、勾心等部分。男鞋鞋底的
变化不多,女鞋有平跟、半高跟、高
跟的区别。
(1)膛底(内底)。膛底在鞋底部分
的最上层,它的外形就是皮鞋内部的
底形。膛底的作用是保持皮鞋内部固
定的底形,使脚底接触在一个平整而适当的底面上。膛底要承受经常
的弯曲和体重的压力,并用要受汗液的浸蚀,所以要选用坚实紧密的
革料。一般是采用厚度在3MM左右的内底革。皮鞋的膛底表面应当光
滑平正,不可有突起钉孔。高档皮鞋的膛底表面还加有一层柔软的鞋
垫。
为了节约革料,膛底和鞋帮上的内包头和主跟都可以用坚韧的胶布纤
维板来切制。这类纤维板是用植物纤维或革屑加粘合剂压成的,表面
粘有棉布或麻布。
(2)沿条。沿条是连接鞋帮、膛底和大底的革条,围在鞋帮的外沿。
沿条的上层是膛底和鞋帮,下层是大底,它负荷着上下两层的作用力,
需用坚实的底革或沿条革来裁切。凉鞋所用沿条是为了加固缝口和装
饰边沿,可采用较次的革料。单底鞋不用沿条,大底与革帮和膛底直
接缝合。
(3)大底(外底)。大底是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反复承受重压、弯曲
和摩擦作用,并且经常有潮湿和干燥的变化。大底应选用底革的中心
部位,一般男鞋大底的百度在3.5毫米以上,女鞋大底在3毫米左右。
厚底靴鞋常在大底上加前掌大底。对前掌大底的要求与大底相同。装
有前掌大底的靴鞋,其内层大底仅起衬底的作用,并不与地面接触,
故对其质量的要求也可降低。皮鞋的大底和前掌大底有革底、橡胶底
或仿革底等。(可参照“皮鞋鞋底的分类”)
(4)鞋跟。鞋跟由多层跟里皮与一层跟面皮所构成。其作用是使体
重更均匀地分布于底面。跟面皮的要求与大底同,跟里皮可用零碎的
底革拼垫。鞋跟的高度因皮鞋的品种而不同。高跟鞋采用木后跟,表
面用面革包覆,下端钉有跟面皮。
(5)垫心。膛底与大底缝合在沿条上,中间存有空隙,垫心是填充
空隙的材料,如填心纸板、棉花碎料垫心等。填心须柔软而有弹性,
耐弯曲并具有吸湿性。
(6)勾心。勾心是用以撑持鞋底弓形部位的材料,须有较高的硬度
和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