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篇 病原微生物学第十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目标 1、熟悉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2、掌握细菌各种结构名称、化学成分、功能 3、熟悉革兰染色法的原理、步骤、意义 细菌: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 一、大小 测量:微米(μm) 1μm = 1/1000mm。 多数球菌的直径为1.0 μm 中等大小的杆菌长2.0-3.0 μm,宽0.3-0.5 μm 二、形态 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球菌、杆菌、螺形菌 (一)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分类:1、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后两个菌体成双排列,如脑膜炎奈瑟菌 2、链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后多个菌体粘连呈链状。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在多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体粘附在一起呈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四联球菌: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四个菌体排列成正方形。 八叠球菌:在三个相互垂直平面上分裂成八个菌体排列在一起。 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二)杆菌:呈杆状。大小、长短、粗细差异较大。 依大小分:大杆菌:(如炭疽芽胞杆菌)长3-10 μm,宽1.0-1.5 μm. 中等大小杆菌:(大肠杆菌)长2-3 μm,宽0.5-0.7 μm. 小杆菌:(布鲁菌)长0.6-1.5 μm,宽0.5-0.7 μm. 依形态分: 1、棒状杆菌:末端膨大呈棒状 ----白喉棒状杆菌 2、球杆菌:菌体很短,近于椭圆形 ---克雷伯菌属 3、分枝杆菌:菌体呈分枝生长趋势 多数杆菌分散存在,有的呈链状排列称为链杆菌。 杆菌菌体两端多呈钝圆形,少数两端平齐(炭疽)或两端尖细(梭杆菌) 球杆菌、链杆菌 (三)螺形菌:菌体弯曲,分: 1、弧菌:菌体长2-3 μm,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体较长,3-6 μm,有数个弯曲,较僵硬,如鼠咬热螺菌 细菌的形态易受温度、pH、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等环境因素影响,仅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18小时才呈现典型的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糖体、质粒等。 特殊结构:仅某些细菌具有,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 (一)细胞壁: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膜状结构,平均15-30nm,占菌体干重的10-25%。 1、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外环境。(5-25个大气压) (2)与细胞膜共同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3)决定了菌体的抗原性。 细胞壁携带多种决定细菌抗原性的抗原决定簇。(磷壁酸、脂多糖等) (4)与细菌致病有关:G-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 2、主要成分:复杂,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有较大差异。 (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肽聚糖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磷壁酸(特有)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 ①肽聚糖(粘肽):原核细胞特有。为共有成分。 革兰阳性菌:由三部分组成 聚糖骨架: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经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侧链:金葡菌:连接在聚糖骨架胞壁酸上,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和D-丙氨酸 五肽交联桥:5个甘氨酸 四肽侧链的第3位氨基酸通过五肽交联桥连接到相邻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第4位氨基酸上,构成坚韧的三维立体框架结构。达15-50层。含量高,占G+细胞壁干重的50%。 ②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特有。占细胞壁干重的50%以上。 类型:(按结合部位)分 壁磷壁酸:一端与细胞壁中肽聚糖的胞壁酸结 合,另一端游离于细胞壁外。 膜磷壁酸(脂磷壁酸):一端与细胞膜外层磷脂结合,另一端向外穿肽聚脂糖层游离于细胞壁外。 功能:粘附宿主细胞,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抗原性强,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 ③其他成分: 表面蛋白:链球菌的M蛋白,金葡菌的A蛋白等,与致病性和抗原性相关。 (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外膜为革兰阴性菌特有成分。 肽聚糖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外膜 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 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 ①肽聚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