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年高考物理1单元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

发布:2017-06-05约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A单元 质点的直线运动 A1 直线运动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                 23. [2014·浙江卷] 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 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 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 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 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第23题图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L=410 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 (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 23.[答案] (1)209 m/s2 (2)0.55 m 0.45 m (3)492 mL≤570 m [解析]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等知识点和分析推理能力. [答案] (1)装甲车加速度a=20v2s=209 m/s2. (2)第一发子弹飞行时间t1=Lv+v0=0.5 s 弹孔离地高度h1=h-12gt21=0.55 m 第二发子弹离地的高度h2=h-12g\a\vs4\al\co1(\f(L-st))2=1.0 m 两弹孔之间的距离Δh=h2-h1=0.45 m. (3)第一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1 L1=(v0+v)2hg)=492 m 第二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2 L2=v2hg)+s=570 m L的范围 492 mL≤570 m. 24. [2014·浙江卷] 某同学设计一个发电测速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0.1 m的圆形金属导轨固定在竖直平面上,一根长为R的金属棒OA,A端与导轨接触良好,O端固定在圆心处的转轴上.转轴的左端有一个半径为r=R3的圆盘,圆盘和金属棒能随转轴一起转动.圆盘上绕有不可伸长的细线,下端挂着一个质量为m=0.5 kg的铝块.在金属导轨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右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 T.a点与导轨相连,b点通过电刷与O端相连.测量a、b两点间的电势差U可算得铝块速度.铝块由静止释放,下落h=0.3 m时,测得U=0.15 V.(细线与圆盘间没有滑动,金属棒、导轨、导线及电刷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第24题图 (1)测U时,与a点相接的是电压表的“正极”还是“负极”? (2)求此时铝块的速度大小; (3)求此下落过程中铝块机械能的损失. 24.[答案] (1)正极 (2)2 m/s (3)0.5 J [解析] 本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右手定则等知识和分析综合及建模能力. (1)正极 (2)由电磁感应定律得U=E=ΔΦΔt ΔΦ=12BR2Δθ U=12BωR2 v=rω=13ωR 所以v=2U3BR=2 m/s (3)ΔE=mgh-12mv2 ΔE=0.5 J 11. [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不带电的平行金属板p和b相距h,与图示电路相连,金属板厚度不计,忽略边缘效应.p板上表面光滑,涂有绝缘层,其上O点右侧相距h处有小孔K;b板上有小孔T,且O、T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图示平面为竖直平面.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静止粒子被发射装置(图中未画出)从O点发射,沿p板上表面运动时间t后到达K孔,不与板碰撞地进入两板之间.粒子视为质点,在图示平面内运动,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发射装置对粒子做的功; (2)电路中的直流电源内阻为r,开关S接“1”位置时,进入板间的粒子落在b板上的A点,A点与过K孔竖直线的距离为l.此后将开关S接“2”位置,求阻值为R的电阻中的电流强度; (3)若选用恰当直流电源,电路中开关S接“1”位置,使进入板间的粒子受力平衡,此时在板间某区域加上方向垂直于图面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合适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只能在0~Bm=\rc\)(\a\vs4\al\co1(\r(21)+5))m\b\lc\(\rc\)(\a\vs4\al\co1(\r(21)-2))qt范围内选取),使粒子恰好从b板的T孔飞出,求粒子飞出时速度方向与b板板面的夹角的所有可能值(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1.(1)mh22t2 (2)mhq(R+r)\a\vs4\al\co1(g-\f(2h3l2t2)) (3)0θ≤arcsin 25[解析] (1)设粒子在p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0,有 h=v0t① 设发射装置对粒子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得 W=12mv20② 联立①②可得      W=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