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方案(幼儿园).docx
、教研活动方案
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设计
设计意图:最近我发现教师们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发声练习总是一带而过,没有起到发声练习应该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没有发声练习的环节;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懂得用相关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此,我设计了此次教研活动,通过:回顾理论——思考、讨论——总结出适宜的教育行为,让教师们懂得自己的教育行为应该以教育理论为依据,并研讨出如何设计与组织歌唱活动中的发声练习。
活动目的:
1、知道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与重要性;
2、能根据活动的需要设计合理的发声练习。
活动准备:问卷、多媒体课件、配班钢琴伴奏、歌曲MP3“国旗多美丽”、“柳树姑娘”、“妈妈的眼睛”
活动过程:
一、相互了解教师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对发声的重视程度。
发放问卷,请教师们写出歌唱活动的基本流程。
二、体验不做发声练习直接歌唱的感受。
1、跟随钢琴伴奏唱歌曲”樱花”。
2、讨论:“刚刚歌唱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小结:因为歌唱器官没有进入歌唱状态,嗓子没有打开。
三、讨论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与重要性。
1、反馈问卷结果;
2、讨论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目的: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歌唱器官的配合运动,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改变生活中的原始自然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歌唱状态。
3、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特点。
生理特点:孩子的声带及其他发声器官都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孩子的喉咙较窄,声门短而窄,声带短小而柔弱、细薄、不够坚韧,因此孩子们的声调较成人高,而且清脆明亮。但是孩子音域较窄、声带较易疲劳,如果孩子发音时间过长,发音方法不正确,都会使孩子的声带收到伤害,容易使声带变厚,歌唱的声音变得不再清脆明亮,而是变得沙哑。
4、学前教育理论中关于孩子歌唱的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关于歌唱的目标:
3~4岁
中班
大班
1、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1、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1、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关于歌唱的目标:
同音(小班、中班、大班)
1=C2/4
5654︱34︱55︱5—︱55︱5—‖
(师)火车火车来了(孩)呜呜呜呜呜呜
↓
二度音程(小班、中班、大班)
1=C2/4
1234︱5—︱5656︱5—︱
师:小朋友唱la,孩:lalalalala
6543︱2—︱5432︱1—‖
师:小朋友唱lo,孩:lololololo。
↓
三度音程(中班、大班)
1=C2/4
1353︱135︱5356︱531‖
师:我们唱歌孩:lalala师:小鸟唱歌孩:jijiji
1=C2/4
555ⅰ︱5432︱1234︱5—︱3555︱5—︱
(师)池塘里游来一群小鸭子(孩)呷呷呷呷呷
555ⅰ︱5432︱1234︱3—︱1333︱3—︱
(师)后面跟着它们的鸭妈妈(孩)呷呷呷呷呷
3555︱1333︱3555︱1333︱1—‖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四度、五度音程(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