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医学哲学对城市规划的启示.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传统医学哲学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袁晓晖董玮玮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本文从对城市本质的思考出发,受规划界对城市有机体相关理论的启发,针对目前城
市日益多样的功能,日益复杂的系统,类比其与生命体在机体结构、新陈代谢、生长曲线的相似之
处,提出城市生命体的概念。借鉴中国传统医学“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哲学思想,分析城市问
题,探索对城市规划的思想和规划手法的启示,并结合实例,分析中国传统医学哲学应用于具体城
市规划案例的优势,以求利用中国传统医学哲学对当前城市规划产生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的启
示,构筑和谐的城市生活。
[关键词]:城市生命体 中国传统医学哲学思想 城市规划 城市问题
1.引言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可以通过借助或引申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作为完善自身理论框架的
一种途径。
随着城市结构复杂化与系统化,城市生命体的状态逐渐形成。针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正是
对有机体进行诊治的过程。现代城市规划基本借鉴西方国家,大致能够类比为西方医学体系中解剖
学为基础的心身医学分析法则与原理,强调将城市功能肢解,强调“大手术”去更新城市。针对我国
现状,是否中医理论中的“调和…‘疏解”“多效并补”的方式更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问题?中国传统医
学的哲学思想能否对当今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有所启示?
2. 城市生命体概念
2.1城市本质的追问
当代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如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种种表象切入客体的深层结构
或历时性维度上的原型,会大大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并阐述客体。城市纷繁的物质经济表象
下,隐含了什么?面对目前中国许多城市出现的整体特色机械化、片段化、视觉化,与历史割裂,
多元混合模式缺失,城市建设重复无序,城市活力匮乏等问题,对于功能日益复杂多样,系统性日
益增强的城市应如何认识呢?
城市规划创始人盖迪斯和其后继者芒福德、“邻里单位”的倡导者佩里,社会改造家霍华德,美
国景观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及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等均曾将城市类比为有机体,其有机疏散理
论、简.雅各布斯的恢复社区生态氛围的构想,均为有机城市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伊利尔·沙里宁
(ElielSaarinen)指出:“城镇建设——利用城市设计的过程,是要使城市社区得到有机的秩序,并
且,在这些社区发展时有秩序地保持其生机,这种过程基本上同自然界任何活的有机体的生长过程
相似。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依照一般的有机生命的原则进行研究。”
2.2城市生命体概念的提出
然而,这些理论虽然提出了城市生命体的概念,但都缺乏对生命体与城市在本质联系层面的完
整阐述。下面将从机体结构、新陈代谢系统、生长趋势三个方面对比城市和有机生命体分别进行论
述。
21
22.1机体结构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结构与生物体的身体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建筑犹如人体的骨
骼.家庭构成城市的细胞;贯穿城市各个角落的主干道、支路系统类似于遍布人体的动脉、静脉、
毛细血管;城市的车辆流、信息流相当于人体运载营养物质的血液: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系
统则与^体神经、循环、运动等系统相对应.城市不同的功能分区犹如人的五脏六腑,备司其职又
互不可分;与人类似,城市也台有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城市记忆.城市梦想。只有当所有系统所
有结构有机联系在一起运转时,城市才能充满活力,健康有序的生长。
细胞组织与城市自然生长的空间结构
2.22新陈代谢系统
生命体悬本质的特征是新陈代谢,而城市作为一个不断在自身内部及外部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
换的开放系统,时刻保持着能量和信息的吸收、排泄、循环,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复杂化,系统间
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是生命活力增强的体现,表现出更强的新陈代谢特征。
帕特里格迪斯(Patrick
Geddes)指出:“城市的演变不是表现在一栋建筑上,而是反趺在城市
境况的多层次积淀以及无数生恬迹象的不断变化之中,有的看上去简单,有的复杂,几乎天天都在
变化。”同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一样,构成城市本身组织的城市细胞和城市组织时刻处于不断更新中,
它是一种逐渐的、连续的、自然的变化,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遵从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