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20世纪末新兴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发展起来。但是随其快速发展,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本文针对这些误区和弱点提出新的改革视角,并且引入了创新理念。通过对本专业的创新研究,实现教育发展的更高领域。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改革;创新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的不断繁荣,广播电视行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发展历程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颁布艺术类专业中新增“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之后,就标志了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各大院校中确立。发展至今,其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对我国电视文化事业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走入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用创新思维提出创新的理念,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提供创新点,同时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新的定位。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状及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集电视节目的创意策划、组织安排、思想把握和效果控制于一身的一个专业。因此可以看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当今的电视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面对我国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编导在激烈的竞争下,也显露出了一些薄弱环节。在教学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教学的目的性不强。学生仅仅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设备的基础应用,而不能掌握其综合应用。(2)教学环节松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老师安排实践的课程不统一,以致学生不能熟练的进行综合性操作。(3)练习作业单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般会有一到两次的综合性练习,但这明显是不够的。(4)就业环节存在压力。编导招聘的人才倾向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广播编导专业;同时毕业生就业时上手快,但后劲不足,专业优势不明显。
针对以上现状可得知,编导人员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突出的组织执行能力、创新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这样才能在迅猛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中站稳脚跟。
二、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重新定位
我国媒体行业在不断发展,那么广播电视编导这一专业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确立至今,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多元化和动态发展的学科格局。在新时期的形势下,我们也要更多地关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科学定位。目前,就其定位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本专业的内涵和人才培养问题。因此,对于新时期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进行新的科学定位,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创新发展本专业的模式。例如可以多种知识交叉学习,多种技能熟练操作,创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方法,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其进行重新的定位是势在必行的。
三、创新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方法
1.创新授课方式
原来的授课方式是传统的灌输理论,然后再进行实践 ,并且把学生禁锢到这种教育方式中,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所以必须要创新授课方式,既要激发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要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采取模拟实践的方法在课堂中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稳定的实践功底。
2.注重教材的选择
电视业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然而,传统教材的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所以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的改革也要注重教材的选择。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从创新的方面进行选择:比如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涵盖的内容要范围广,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创新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材的选用要引领学生走在媒体行业的最前沿。
3.创新实践教学
为了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配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充分突出实践的重要性。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属于是“应试教育”,在面对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要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共考核的办法。
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统一实践。比如,学校可以先通过校园的话剧社、广播社、影视剧社组织比赛活动,筛选出优秀的作品,然后联系当地或外地的广播电视等节目组,将这些优秀作品的作者推荐给他们,进行学习实践,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还能提供本专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要鼓励学生的创作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自己的作品,而各院校要对这些拥有创作热情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学校可以把学生创作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创造型;通过各种创新型比赛,激发创新灵感,活跃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