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概述;;抗体的的发现及其特性; 1937年, Tiselius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成四个组分。
1938年,Tiselius和Kabat用肺炎球菌抗血清吸收试验证实了抗体的活性存在于血清中γ-球蛋白部分。
其后经对不同免疫血清中的电泳分析,超速离心分析及分子量测定等方法,发现抗体不但存在于γ-球蛋白部分,也存在于α-和(或) β-球蛋白区内。
;Immune sera;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
相似的球蛋白,分为分泌型和膜型。;Rodney Porter;Edelman;
(一)基本结构;重链(heavy chain)与轻链(light chain)
1.重链(H链):
450—550个Aa组成, 55-75KD。据重链抗原性的差异分5类:IgM(μ链)、IgG(γ链)、IgA(α链)、IgD(δ 链)、IgE(ε链)。
;五类免疫球蛋白; 可???区(variable region)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1.可变区(V区): VL和VH Ig近N端的L链的1/2和H链的1/4(γ、α、δ)或1/5(μ、ε)范围内,氨基酸的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 ; V区内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VH的3个超变区位于第29-31, 49-58, 95-102位氨基酸, 用HVR1、VR2、HVR3表示。 VL的则位于第28-35, 49-56, 91-98位氨基酸。; 抗体的互补性决定区与抗原表位结合示意图;抗原;(2)互补性决定区
VL和VH的超变区受链内二硫键作用而折叠成特定的空间构型,供抗原决定基互补结合。CDR3变异最大,是与抗原特异结合的重要部位。;(3)独特型(Idiotype, Id):
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超变区的抗原特异性各不相同,由超变区氨基酸序列和构型决定,在异种、同种异体及自身体内产生抗独特型抗体。
;独特型;(4)骨架区(Fragment region): Ig分子V区中HVR之外的部位, 氨基酸组成和功能排列相对保守。稳定CDR的空间构型,利于CDR与抗原决定基精细的特异结合。;2.恒定区(C区):
近C端,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CL、CH表示。;3. 绞链区:
(1)位于CH1和CH2之间,含30个氨基酸残基,富含脯氨酸,对蛋白酶敏感, 不易形成螺旋,伸展自如,利于Ig CDR 与抗原决定基结合,为补体激活提供条件。;抗原结合点;IgG分子结合抗原前后的构象变化;(二)其它结构;(三)、Ig的水解片段
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Fab
Fragment crystallizable, Fc ; ;(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P25-26);1.概念:
Ig的H链、L链每隔110个氨基酸残基即由链内二硫键连接成一个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球形单位,又称结构域。
;结合抗原
;三、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结合抗原,清除病原微生物或造成免疫损伤
;二、C区的功能
(一) 激活补体
IgM、IgG1、IgG2和IgG3 经典途径
凝聚的IgA、IgG4和IgE 替代途径;(二)、结合Fc受体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抗体和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
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抗体的调理作用★:
IgG、IgM的Fc与吞噬细胞表面的
FcγR、FcμR结合,促巨噬细胞活化,
增强其吞噬能力。;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是指当I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
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 Mφ细胞、单核
细胞的FcR结合, 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
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NK介导的ADCC;3 . 介导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