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定位.doc

发布:2017-08-30约2.5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定位摘 要 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高校学生工作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本文从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出发,对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着力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工作 定位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132-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校的逐年扩招和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致使整个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诸多方面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给高校学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据调查显示,有98%的大学生每周拿出专门的时间来上网。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这个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种力量。虽然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从网络对学生工作的负面影响看,主要是色情、暴力、凶杀等不良信息严重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易使一些大学生上瘾,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状态;网络犯罪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学生工作而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网络给学生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方式,这不仅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新的学生工作方式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和作用。 (二)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给高校学生工作提出新的考验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GDP总量持续增长,但繁华的背后是令人深感忧虑的各种隐患。以大学生为主力的青年一代越来越喜欢上温馨的感恩节,爱上圣诞,更是钟情于浪漫 的情人节,“五一”“十一”不再是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平安夜”、“情人夜” 更是成为“黄金夜”。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似乎越来越淡,甚至产生了厌倦和无赖的感觉,一直引以自豪的“七夕,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曾经最令人向往的“春节”似乎越来越淡离于大学生的视野。有些大学生更是成为盲目的“哈韩”“哈日”一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扭曲,而这恰恰与学生工作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背道而驰,导致学生工作进入一个尴尬的局面。 (三)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及其系统的变化,给高校学生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高校学生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但是在新形势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没有突破这样的组织模式:学校专设一名副校长或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部(处)代表学校制定各种学生工作规划、计划和管理规定,并负责组织实施。各院系单位又设一名副院长或副书记负责本院系的学生工作,下设多个辅导员,负责对各个年纪或班级开展学生工作,这种单一的组织形式,与当前高等教育鼓励高校个性发展以及高校谋求形成自身特色和培养人才多样性的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模式必然要向多元化、多层次化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着眼点 面对新形势,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准确定位,确立“以学生为根本,以教育为主导,以服务为主旨”的全新学生工作理念,将学生工作定位于由侧重教育管理型向侧重服务引导型转变,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 (一)把学生工作的内容定在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上 根据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要求, 邓小平就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内容按实事求是的原则作了全面的论述。其范围涉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众多方面内容。使学生工作的内容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为新时期学生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也必须遵循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规律,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坚持学生工作内容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总结经验,吸取精华的同时创新、丰富学生工作的内容;坚持学生工作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理论联系实践,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二)把学生工作的方式定在科学性、艺术性及可操作性的运用上 传统的学生工作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工作方法,主要体现于“高压灌输”形式,大、假、空的模式化、公式化,缺乏科学性;教育从理论到理论,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说理呆板、不生动、不灵活,缺乏艺术性,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极为不明显,甚至会歪曲学生工作的方向。因此,学生工作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前提,充分提高教育对象的积极性,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要避免生塞硬灌的灌输方法,采用实际可行、生动灵活、科学新颖的形式,注重侧面引导,注重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渗透,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及可操作性,向方法要效果。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