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 本章逻辑构架 1.教育制度概述;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3.现代教育政策; 4.现代学校管理。 本章重点难点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演变历程及其趋势; 2.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与结果; 3.校本管理的理念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制度的含义 制度,究其实质,是一种规范体系,它以规则的形式限定着特定社会群体的基本关系,使之有序化和组织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体系。 教育制度的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其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定型化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模式。 教育制度分为 宏观层面的国家教育制度 中观层面的学校管理制度 微观层面的教学制度 二、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周礼》:“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 《学记》:“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被称作正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部分。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 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三种形态: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从结构上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学校和各类学校相互交错组合,构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网络化结构。 以美国现行学制为例来说明纵横学校系统的构成。见图11-1。 四、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是清末民初从西方引进的,大体说来,从引进到发展到基本定型,先后经历了晚清的“癸卯学制”、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的“壬戌学制”三个发展阶段。 “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见图11-2。 图11-2 癸卯学制系统图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清末“癸卯学制”进行了较大的变革,颁布了“壬子癸卯学制”。 1922年,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学制提出了新的学制改革方案,此学制被称为“壬戌学制”。如图11-3。 我国现行学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得到了确认。我国现行学制见图11-4。 五、义务教育制度 (一)义务教育界说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实施的强制的国民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制度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核心。 义务教育制度的核心因素是有关家长送子弟上学的义务(就学义务)的规定。 我国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 规定四类义务 就学义务 设置义务 保障义务 避止义务 (二)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迫性 义务教育的英文名称“compulsory education”或“obligatory education”本义有必须的或强迫性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法除规定就学义务之外,还规定对不履行义务的罚规。 普及性 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的普通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基础教育。 免费性 免除学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保障,没有免费的强制是缺乏充足理由的强制,没有免费的教育就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也就难以普及到每一个儿童。 (三)义务教育制度的发生与发展 义务教育发端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 17-18世纪,欧洲的一些专制国家纷纷颁布了有关义务教育的法令。 19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开始大力兴办国民初等教育。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的年限进一步延长。 我国198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到2000年我国已基本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 六、现代中等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顾名思义,是指介于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教育阶段。 (一)中等教育的产生 中等学校的出现在文艺复兴以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