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护基本知识》课件.ppt
*************************************不同类型化学品的灭火方法火灾类型适用灭火剂禁用灭火剂特殊注意事项普通可燃物(纸张、木材)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无特殊禁忌深层火源可能需要大量水冷却易燃液体(溶剂、油类)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水(会扩散火势)切断液体来源,防止蔓延带电设备二氧化碳、干粉水、泡沫(导电风险)先切断电源,保持安全距离金属火灾(钠、镁)D类干粉灭火器、特殊灭火剂水、泡沫、普通干粉、二氧化碳可能产生剧烈反应,需专业处理氧化剂火灾大量水二氧化碳、干粉(可能无效)氧化剂供氧助燃,难以扑灭了解不同化学品的燃烧特性和适用的灭火方法是安全应对实验室火灾的关键。在实验室中应明确标示不同区域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和相应的灭火设备位置。特别危险的实验应准备专用的灭火设备和额外的安全措施。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水基灭火器(A类)适用于普通可燃物如纸张、木材、织物等。不可用于电气火灾和油类火灾。干粉灭火器(ABC类)多用途灭火器,适用于普通可燃物、易燃液体和电气火灾。灭火后会留下粉末残留。二氧化碳灭火器(BC类)适用于易燃液体和电气火灾,不留残留。使用时注意防冻伤,不要握持喷筒部分。灭火器的选择和配置应基于实验室的具体风险评估结果。实验室常用ABC干粉灭火器作为主要灭火设备,同时根据特殊需求配备其他类型。所有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化学品中毒急救保证施救者安全评估现场是否存在持续危险,如有害气体或泄漏。必要时穿戴防护装备,避免二次中毒。呼叫紧急救援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提供详细信息:中毒化学品名称、接触途径、伤者状况、现场地址。确认中毒信息查阅安全数据表或毒物数据库,确定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可能,保留化学品容器供医疗人员参考。实施针对性急救根据接触途径选择合适的急救方法:吸入性中毒需转移至新鲜空气;皮肤接触需彻底冲洗;眼睛接触需专门冲洗;误食则根据物质特性采取措施。化学品中毒急救的黄金时间通常在接触后的几分钟内,迅速正确的急救措施可大大降低伤害程度。每个接触化学品的工作场所都应配备基本急救设备和急救知识培训,同时张贴常见中毒的急救流程图。急救只是临时措施,不能替代专业医疗。任何化学品中毒事件,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及时就医,并携带化学品信息(如安全数据表)供医生参考。吸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立即撤离将患者迅速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远离污染源确保呼吸松开患者领口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用毯子保暖,防止受凉休克专业救治保持安静等待医护人员,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吸入性中毒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中毒途径,可由有毒气体(如氯气、氨气、硫化氢)、有机溶剂蒸气或粉尘引起。症状可能包括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恶心,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水肿或呼吸衰竭。对于特定化学品中毒,可能需要特殊处理。例如,氯气中毒患者可能需要吸入稀释的酒精蒸气;一氧化碳中毒需要立即吸氧;氰化物中毒则需要专用解毒剂。急救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常用化学品的急救特殊要求。皮肤接触的急救措施脱除污染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和首饰,注意不要扩大污染范围彻底冲洗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受污染部位至少15-20分钟,对于油溶性物质可先用肥皂清洗覆盖保护用干净敷料轻轻覆盖受损皮肤,不要使用药膏或中和剂(除非特别指示)4就医观察任何化学灼伤或大面积接触都应立即就医,携带化学品信息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化学品接触的主要部位。不同化学品对皮肤的危害机制不同:腐蚀性物质(强酸碱)直接破坏组织;有机溶剂可溶解皮肤脂质,使皮肤干燥龟裂;某些化学品(如苯酚、有机汞化合物)能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中毒。冲洗是大多数皮肤接触的首选急救措施,但特殊化学品可能有专门要求。例如,氢氟酸需要使用葡萄糖酸钙凝胶;白磷应在水下处理并清除颗粒;金属钠等活泼金属则应先用干布擦除,再用油脂覆盖,防止与水反应。眼睛接触的急救措施立即反应第一时间奔向最近的洗眼器在途中不要揉眼,以免加重伤害摘除隐形眼镜(如佩戴)睁开眼睛,包括眼睑下侧正确冲洗使用洗眼器或缓流清水直接冲洗从鼻侧向太阳穴方向冲洗持续冲洗至少15-20分钟冲洗过程中眨眼多次,确保全面清洗后续处理冲洗后用无菌敷料轻轻覆盖不要使用眼药水或药膏立即寻求专业眼科医疗携带化学品信息前往医院眼睛是极其敏感的器官,受到化学伤害后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因此,任何化学品接触眼睛都应视为严重紧急情况,即使暂时无明显症状也必须进行彻底冲洗和医疗评估。实验室中所有人员都应熟悉洗眼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理想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