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_T 12074-2022CN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59.080.20FZCCS W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Z/T12074—2022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Rotor spun polyester and cotton blended grey yarn2022-04-08发布2022-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FZ/T 12074—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司、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华色纺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新江九舜纺织有限公司、临清秋华纺织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谈杰、沈妍、段丽慧、杨晓慧、周海敏、项开渊、赵黎新、胡伟俊、宛秋华。1
FZ/T 12074—2022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转杯纺涤纶(棉型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本文件适用于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10.1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索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 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 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 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FZ/T 01050纺织品妙线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 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FZ/T 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品分类、标记4.1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以不同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4.2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转杯纺代号为OE,涤纶为T,棉为C,4.3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一般按纤维含量逆减顺序列出,当两种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含量排列顺序可任意。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的生产工艺过程(或代号)、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具体表示见下列示例,示例1: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线密度为14.8tex,涤纶含量为60%,棉含量为40%,可写为OET/C60/40 14.8 tex,示例2,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18.5tex,涨纶含量为45%,棉含量为55%,可写为OEC/T55/45 18.5 tex,1
FZ/T 12074—20225要求5.1项目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事、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勾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十200%)、十万米纱疫和纤维含量偏差八项指标5.2分等规定5.2.1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5.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5.2.3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5.3技术要求5.3.1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技术要求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65%)的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35%≤涤纶含量65%)的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转杯纺纶与棉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35%)的技术要求按表3规定。表1转杯纺涤纶与棉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65%)的技术要求线密度变异单纱斯翠强单纱斯装强条干均勾度千米棉结公称线密度(+200%)/十万米纱痣/等线密度偏差/tex级%/*系数/%底/(eN/tex)力变异系数变异系数/%(个/km)(个/10° m)/%≤≤≤优±2.01.5 15.011.015.0200813.1~16,0± 2.52.512.513.017,055020 ±3.03.5 11.015.019.0800一优±2.01.515.010.014.515016.1~20.0-± 2.52.512,512.516,545020±3.03.5 11.014.018,5700优±2.01.515,09,514,0100820.1~31.0±2.52,512,512,016,035020 ±3.03,511.013.518,0500一优±2,01,51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