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doc

发布:2017-01-06约3.0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摘要: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屑追求的社会理想。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 两会(住房、新医改、教育公平、收入分配) 1.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当地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以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治还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必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2. 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于协调发展的社会。而人类社会必然是在各个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然而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今年两会中提出的民生问题 民生是社会建设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艰巨的一大方面,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 就今年两会中提出的有关民生问题,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并进行分析。 一、关于住房。 由于新一代80、90逐渐踏上社会舞台,这一代的住房问题成为了一个十分艰巨的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蜗居,蚁居等一系列词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倍感压力。今年两会上提出的 (1.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地总量。依法加快处置闲置用地,对收回的闲地,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抑制居住地价非理性涨; (2.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的建设规划,明确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数量和比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快对普通商品住房的规划、开工建设和预销售审批,尽快形成有效供应。 国家着眼于当下的住房问题,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对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做出了努力。 还比如——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3.确保完成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的工作任务。住建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尽快下达年度计划及中央补助金。住建部要与各省政府签订保障房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地方要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政策。 二、新医改 新医改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现状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冷清无人问津,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后还是一号难求……如何改变人们就医观念? “我有幸最近向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有没有可能近期把新农合的筹资水平再翻一番,争取达到300元”。医改体制的主要负责人陈竺强面对记者透露。 如果这个建议成行,就意味着在农村看病,100元现在能报销30元,提高后能报销90元。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