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docx

发布:2022-06-16约1.52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完整版)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完整版)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肿,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 30 万人死 于食管癌,我国每年约达 15 万人,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我国以太行山南段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地区发病率最高,此外,山东、江苏、福建、安徽、湖北、陕西、新疆等地尚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 1。3~2.7:1。 【解剖生理】 2.食管分段颈段食管: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沿的胸廓入口处,内镜检查距门齿 15~〈20cm。胸上段食管:胸廓入口至气管分叉平面,内镜检查距门齿 20~〈25cm.胸中段食管: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上 1/2(交界处大致在下肺静脉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 25~30cm. 2.食管分段 颈段食管: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沿的胸廓入口处,内镜检查距门齿 15~〈20cm。 胸上段食管:胸廓入口至气管分叉平面,内镜检查距门齿 20~〈25cm. 胸中段食管: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上 1/2(交界处大致在下肺静脉水平),内镜检 查距门齿 25~30cm. 胸下段食管: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下 1/2,通常将食管腹段包括在胸下段内,内 镜检查距门齿 30~40cm 3.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 第一处:食管入口,环状软骨下缘第二处:主动脉弓水平 第三处:穿过膈肌处 是肿瘤、憩室 、瘢痕狭窄等好发处。 4.结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层。 食管无浆膜覆盖,而浆膜层是最有利的愈合组织,对胃肠手术尤其重要;食管的肌纤维呈纵 形走向,比较脆弱,容易撕裂。食管的血液供应来自不同的动脉,来自不同动脉,上端有甲状腺 下动脉的分支,气管分叉处有支气管动脉的分支,较下有降主动脉、胸廓内动脉的分支,下端有 胃左动脉的分支.虽然这些动脉有交通支,但不丰富,特别是主动脉弓以上的部位血液供应较差, 所以术后容易造成吻合口缺血,愈合差。 5.胸导管 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于腹主动脉右侧的乳麋池,向上 经主动脉裂孔入后纵隔,位于椎骨和食管之间,较粗,接受乳糜。包括:隔以下所有器官、组 织的淋巴液,左上肢、头和颈的左半、胸壁、纵隔器官、左肺、左隔的一部分淋巴液。破裂时 将损失血液中大量的血浆蛋白等营养物质。 6、神经支配 食管横纹肌-喉返神经 食管平滑肌——--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食管对机械刺激敏感,对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运动反应,食物越粗糙,蠕动越有力. 【病因】 食管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下列因素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癌因素。 1。慢性刺激 长期饮烈性酒、吸烟、食物过热、过硬、进食过快等易致食管上皮损伤,增 加了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2.化学因素 亚硝胺是公认的致癌物,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其含量显著增高,且与 当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 3。生物因素 长期进食发霉、变质的含有真菌的食 3。生物因素 长期进食发霉、变质的含有真菌的食物,有些真菌自身有致癌作用,有些真 菌促进亚硝胺及前体的形成。一些食品的腌制过程中常有霉菌污染。 菌促进亚硝胺及前体的形成。一些食品的腌制过程中常有霉菌污染。 霉菌能促使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缺乏某些营养元素 饮食缺乏动物蛋白、新鲜蔬菜和水果,造成维生素A、B 、C 等缺乏; 2 饮水、食物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如钼、锰、铁、锌、钠、氯、碘等含量低. 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河南林县食管癌有阳性家族史者占 60%。食管癌高发家族中,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显著增多。 6。食管自身疾病 食管慢性炎症、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等 均有癌变的危险。 【病理生理】 胸中段食管癌较多见,胸下段次之,胸上段较少。 95%以上的食管癌属鳞状上皮细胞癌, 其次是腺癌。 按病理形态,中晚期食管癌可分为 5 型: ⑴髓质型:约占60%。管腔明显增厚并向腔内外扩展,使癌瘤的上下端边缘呈坡状隆起。多 数累计食管周径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恶性度高.切面呈灰白色,为均匀致密的实体肿块。 ⑵蕈伞型:约占 15%。瘤体呈卵圆形扁平肿块状,向腔内呈蘑菇样突起.隆起的边缘与周围的黏膜境界清楚,瘤体表面多有浅表溃疡,底部凹凸不平。 ⑶溃疡型:约占10%.瘤体的黏膜面呈深陷而边缘清楚的溃疡,溃疡的大小和外形不一,深 入肌层,阻塞程度较轻。 ⑷缩窄型(硬化型):约占 10%.瘤体形成明显的环形狭窄,累及食管全部周径,较早出现阻塞症状。 ⑸腔内型:较少见,约占 2—5%.癌肿呈息肉样向食管腔内突出。 食管癌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癌肿逐渐增大侵及肌层,并沿食管向上下、全周及管腔内外方向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食管阻塞.晚期癌肿穿透食管壁、侵入纵隔或心包。食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