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2T 370-2013 绿色果品 磨盘柿生产技术规程.docx
B66
DB1302
唐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1302/T370—2013
绿色果品 磨盘柿生产技术规程
2013-11-15发布 2013-12-15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02/T370—2013
DB1302/T370—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林业局、遵化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淑云、孙文耕、温桂华、任淑艳、张艳丽、朱爱苹、崔凤敏、谢恒阳、宋颖、宋晓楠。
I
DB1302/T370—2013
DB1302/T370—2013
PAGE
PAGE1
绿色果品磨盘柿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果品磨盘柿生产的苗木、建园、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AA级绿色果品磨盘柿的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要求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苗木
苗木品种选择优质、高产、抗旱、较抗寒、适应性强的鲜食品种磨盘柿,磨盘柿品种特性见附录A。选择一级苗栽植。
建园
园地选择
空气、灌溉水、土壤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园地年平均气温9℃~23℃,绝对最低温度≥–20℃,土壤质地为砂壤土或粘质壤土,pH值5~8,地下水位1m以下。
栽植
栽植时期
春栽:土壤解冻后,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中旬。秋栽:柿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
栽植密度
山地3m~4m×4m~5m,平地4m~5m×5m~6m,也可计划密植,郁闭后间伐。
栽植技术
栽前整地
按照规划好的株行距挖深80cm、长宽各100cm的定植穴,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回填时,先将表土混入25kg~30kg腐熟的农家肥,填入穴中,再填入底土,灌水沉实。
苗木准备
远距离运输的苗木,用清水浸根24h后再栽植,剪除根蘖、折伤枝和枯死枝。
栽植方法
在整理好并灌水沉实的穴上,挖30cm见方的小穴,先浇水10kg~15kg,将苗木根系浸入泥浆中,上下活动,使根系舒展,埋土至与地面相平,轻踏一次,再覆一层浮土,使苗木原土印与地面相平。
栽后管理
栽后做树盘,灌透水。每株覆盖1m2薄膜,四周用土压住,外高内低呈漏斗形,便于雨水渗入。按照整形要求及时定干,定干高度50cm~120cm。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土壤管理
刨树盘、除草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进行刨树盘、除草,深度15cm~20cm,松土保墒。
深翻扩穴
春季萌芽前和果实采收前后逐年扩大树盘,深翻熟化土壤至全园。结合深翻施入有机肥。
覆盖
包括覆地膜和覆草。覆地膜在春季干旱、风大的3~4月份进行,可进行行间覆地膜或单株树盘覆地膜;覆草全年均可进行,覆盖物使用作物秸秆、稻草及田间杂草等,覆盖厚度10cm~15cm,上面零星压土,3年~4年后,结合秋施基肥深埋入土中。
间作
建园初期选择不影响柿树生长、有利于提高地力、与柿树没有相同病虫害的浅根性矮杆作物,如花生、大豆等。间作物要与幼树主干距离1m以上,随着树冠扩大逐渐缩小间作范围。
生草
采用行间生草法,可选择自然生草或人工生草。自然生草选择适合本地生长,不影响柿树生长的自然草;人工生草可选用紫花苜蓿、白三叶等牧草。每年刈割3~5次,将割下的草覆盖在树盘内,结合耕翻埋入土中。
施肥管理
施肥原则
肥料使用准则和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按NY/T394执行。
施肥方法和数量
基肥
秋季采果前后结合深翻施入腐熟的有机肥。采用环状、放射状沟施或全园撒施。幼树和初果期树年施入量为每公顷3万kg~3.5万kg;盛果期树年施入量为每公顷6万kg~7.5万kg。
追肥
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新梢停长后、花期前进行,一般在5月中旬;第二次在生理落果后果实膨大期进行,一般在7月中旬。采用放射状沟施或多点穴施,深度30cm~40cm,覆土后浇水。幼树和初果期树年施入量为每公顷需N160kg、P2O5130kg、K2O140kg;盛果期年施入量为每公顷需N300kg、P2O5150kg、K2O300kg。
叶面喷肥
在新梢开始生长后进行,全生长季喷肥3~4次。在花期及生理落果期喷1:1~2的沼液稀释液;在果实着色期前后,喷3%~10%的草木灰浸出液。喷肥时间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
水分管理
灌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