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总复习课件:课时6“认识类”主观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这种设问类型的试题通常会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认识类”设问往往以“认识”“看法”“理解”等词语为题眼,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理解”“如何评价”“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据报道,60多名幼童近日在孔庙太学里完成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孩子们着汉服、正衣冠、入太学、拜先师、朱砂开智、启蒙描红,完全依据传统儒学开学典礼——“入泮礼”的仪式。孔庙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说,这是国学馆首次完全依据儒学传统仪式举行的开学典礼,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从传统文化的仪式中体会国学学习的氛围。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上述做法的认识。 考生答卷1 阅卷点评:思路不清晰,漏掉“是什么”和“怎么办”。 考生答卷2 阅卷点评:没有完全按照此类题的答题思路回答,此种类型题,最容易漏掉“是什么”。 考生答卷3 阅卷点评:答题套路清晰,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态度缺乏辩证分析。 【标准答案】 (1)国学馆首次完全依据儒学传统仪式举行的开学典礼,主要是为了弘扬国学。 (2)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学生从小接受“国学”熏陶,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3)但是,开设“国学”课程,也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和剔除。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做到古为今用;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还要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方法指导】 1.“三步曲”回答 第一步:“是什么”?即要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 第二步:“为什么”?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产生的原因。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做出评价,如结果怎样、有何意义、作用如何、有何影响等。 第三步:“怎么办”?即要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提出对策、措施、方法、建议或表明态度。 2.两个提醒 (1) 注意辩证思维,一分为二评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设问都要分成三个问题,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两个甚至一个,而且根据不同情况要有所侧重。 课时4 (微专题)“认识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