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情境一 简单建筑通风防排烟系统施工图设计.ppt

发布:2018-01-01约4.89万字共2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情境一 简单建筑通风防排烟设计 任务单元一 工业有害物的来源及危害 主要教学内容 1.1 工业有害物的来源 1.2 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汽的危害 1.3 有害物浓度、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 1.4 防止有害物的综合措施 1.1 工业有害物的来源 工业有害物的种类 1、粉尘 2、有毒有害气体 3、有害蒸气 4、热湿 三个概念: 粉尘:粉尘是分散于空气中的细小固体粒子 分散系统: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组成 一个分散系统。 气溶胶: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 散系统。 按照微粒的来源及物理性质,气溶胶可细分为 灰尘、烟、雾 、烟雾 粉尘 1.1 工业有害物的来源 一、粉尘的来源: 通风中的粉尘概念:指能够是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粉尘来源的几个主要方面: 固体物料的机械粉碎研磨 粉末物料的混合、筛分、包装及运输过程 物质的燃烧过程 固体表面加工过程 物质加热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的过程 1.1 工业有害物的来源 包括所有固态分散性微粒。粒径上限约为200μm。 降尘:粒径在10μm以上的较大的微粒沉降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后会沉降到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称为“降尘”或“落尘”。 灰尘(dust) 灰尘弥漫下的兰州 浮尘:粒径在10μm以下的会悬浮在空气中称为“浮尘”或“飘尘”。 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10μm。 飘尘对人体的危害极为严重。包括所有凝聚性固态微粒以及液态粒子和固态粒子因凝聚作用而生成的微粒。通常是高温下生成的产物,粒径范围:约为0.01一1μm。 1.1 工业有害物的来源 雾(mist ) 包括所有液态分散性微粒的液态凝聚性微粒。雾是液体受机械力的作用分裂或蒸气在凝结核上凝结而成的。如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碱雾,镀铬过程产生的铬雾、喷漆过程飞溅的漆雾以及油雾等。粒径在0.1~10μm之间 1.1 工业有害物的来源 烟雾(smog) 烟雾原指大气中形成的自然雾与人为排出的烟气(煤粉尘、二氧化硫等)的混合体,如伦敦烟雾(煤烟型污染)。 光化学烟雾,是工厂和汽车排烟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而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是一种浅蓝色的有毒的烟雾,亦称洛杉矶烟雾(近代燃油型污染)。 1.1 工业有害物的来源 二、 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在空气中呈现气态的物质。如煤气、氨气、氯气、一氧化碳等等。 三、蒸汽 固体直接升华或液体蒸发所形成的气态物质。如溶剂蒸发的蒸汽、磷蒸汽、汞蒸汽等等。 四、 热 在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热,包括对流热、辐射热,它们直接影响工作区的空气温度,并对人体产生热辐射的作用。 1.2粉尘、有害气体及蒸汽的危害 有害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据统计大约有95%的工业中毒都是通过呼吸道 入侵所致。 有些有害物质,能够通过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 有害物质单纯从消化道侵入而吸收者为数不多。 1.2粉尘、有害气体及蒸汽的危害 有害物的尘化和传播:使有害物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空气中,并传播到空气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有害物的传播机理有下面几种。 1.扩散作用 2. 外部机械力作用 3. 空气流动输运作用 1.2粉尘、有害气体及蒸汽的危害 一、尘化作用 1)、一次尘化 把尘料由静止状态变为空 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 2) 、二次尘化 由于通风或冷热空气对流 所形成的室内气流 一次尘化只能造成局部地点的空气污染(因为 尘粒没有空气的带动是无法运动的)造成污染气流 在室内的进一步扩散的原因是二次气流的带动)。 因此只要对室内气流进行有效的控制,才以定制粉 尘在室内的扩散传播。 1.2粉尘、有害气体及蒸汽的危害 剪切气流造成的尘化 诱导气流 1.2粉尘、有害气体及蒸汽的危害 综合气流造成的尘化 1.2粉尘、有害气体及蒸汽的危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