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零二五年度[荐]婚前婚后财产协议书范本,预防婚姻风险.docx

发布:2025-04-04约4.39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甲方:XXX乙方:XXX20XXCOUNTRACTCOVER专业合同封面RESUME

甲方:XXX

乙方:XXX

20XX

COUNTRACTCOVER

专业合同封面

RESUME

PERSONAL

二零二五年度[荐]婚前婚后财产协议书范本,预防婚姻风险

本合同目录一览

1.协议双方基本信息

1.1双方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1.2双方联系方式

1.3双方住所地

2.协议签订日期及地点

3.协议目的

4.婚前财产说明

4.1婚前个人财产界定

4.2婚前共同财产界定

4.3婚前财产分割原则

5.婚后财产说明

5.1婚后个人财产界定

5.2婚后共同财产界定

5.3婚后财产分割原则

6.财产增值及收益处理

6.1财产增值处理

6.2财产收益处理

7.婚前债务处理

7.1婚前个人债务界定

7.2婚前共同债务界定

7.3婚前债务清偿责任

8.婚后债务处理

8.1婚后个人债务界定

8.2婚后共同债务界定

8.3婚后债务清偿责任

9.财产继承及赠与

9.1财产继承规定

9.2财产赠与规定

10.争议解决方式

10.1争议解决原则

10.2争议解决途径

11.协议生效条件

12.协议变更及解除

12.1协议变更程序

12.2协议解除条件

13.协议终止及后续处理

13.1协议终止条件

13.2协议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14.其他约定事项

第一部分:合同如下:

1.协议双方基本信息

1.1双方姓名:甲方(男方)[姓名],乙方(女方)[姓名]

1.2双方身份证号码:甲方[身份证号码],乙方[身份证号码]

1.3双方联系方式:甲方[联系电话],乙方[联系电话]

1.4双方住所地:甲方[住所地],乙方[住所地]

2.协议签订日期及地点

本协议于二零二五年[日期]在[地点]签订。

3.协议目的

为明确甲乙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及处理方式,预防婚姻风险,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协议。

4.婚前财产说明

4.1婚前个人财产界定

甲乙双方婚前各自拥有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

房产、车辆、存款、股票、债券等有形资产;

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

遗嘱或赠与所得;

个人债权、债务等。

4.2婚前共同财产界定

甲乙双方婚前购置的财产,如共同投资购置的房产、车辆等,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视为共同财产。

4.3婚前财产分割原则

双方一致同意,在婚姻关系终止时,婚前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前共同财产按照双方协商的比例进行分割。

5.婚后财产说明

5.1婚后个人财产界定

婚后甲乙双方各自取得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

个人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个人继承或赠与所得;

个人投资收益等。

5.2婚后共同财产界定

婚后甲乙双方共同购置的财产,如共同投资购置的房产、车辆等,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视为共同财产。

5.3婚后财产分割原则

双方一致同意,在婚姻关系终止时,婚后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后共同财产按照双方协商的比例进行分割。

6.财产增值及收益处理

6.1财产增值处理

甲乙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财产的增值部分,仍归各自所有。

6.2财产收益处理

甲乙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财产所产生的收益,按照各自财产的性质和比例进行分配。

7.婚前债务处理

7.1婚前个人债务界定

甲乙双方婚前各自所负债务,包括但不限于:

个人贷款、信用卡债务等;

个人经营债务等。

7.2婚前共同债务界定

甲乙双方婚前共同承担的债务,如共同购置房产、车辆等所负债务。

7.3婚前债务清偿责任

甲乙双方婚前各自所负债务,由各自负责清偿;婚前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承担清偿责任。

8.婚后债务处理

8.1婚后个人债务界定

婚后甲乙双方各自产生的债务,包括但不限于:

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债务等;

个人经营债务等。

8.2婚后共同债务界定

婚后甲乙双方共同产生的债务,如家庭生活支出、共同经营企业等所产生的债务。

8.3婚后债务清偿责任

甲乙双方婚后各自产生的债务,由各自负责清偿;婚后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承担清偿责任。共同债务的清偿,按照双方的实际收入和偿还能力进行合理分担。

9.财产继承及赠与

9.1财产继承规定

甲乙双方对各自婚前和婚后财产的继承,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双方事先约定的继承方式进行。

9.2财产赠与规定

甲乙双方对财产的赠与,需遵守法律规定,并在赠与时明确赠与财产的范围和条件。

10.争议解决方式

10.1争议解决原则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

10.2争议解决途径

向双方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交[仲裁委员会名称]仲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