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 X 公 司
掘进工作面“一通三防”管理
及防突措施
编制单位: 通 防 部
编 制 人:
施工单位:
编制时间:2012年 2月26日
掘进工作面“一通三防”管理及
防突措施
会审主持人:
会审地点:矿会议室
会审时间:2012年2月26日
参加会审人员及意见:
通防部: 生产技术部: 机电部:
调度室: 安监部: 开二队:
通风队: 防突队:
会审意见:
掘进工作面“一通三防”管理
及防突措施
审批意见:
副总工程师意见:
总工程师批示:
目 录
第一章 地质概况 4
第二章 掘进工作面“一通三防”设计 5
第一节 掘进工作面通风管理及风量配备 5
第二节 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及防突管理 11
第三节 掘进工作面瓦斯监测监控管理 17
第三章 掘进工作面施工管理 18
第四章 掘进工作面机电管理 19
第五章 突出管理 20
第六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21
第七章 组织管理措施 24
第八章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26
第一章 地质概况
一、地质概况
掘进工作面地面为高低不平的山地 ,地面标高为990m~934m,井下标高为811m~870m。 槽上层为14101采空区,层间距6.2m~18m。上层北部为14103上顺槽掘进工作面,掘进时彼此影响较小。东翼为14104采煤工作面,离本巷道相距88m。C15煤厚1.30~5.47m,局部夹泥岩夹矸,煤层以块状为主,粉末状次之,煤层透气性差,煤层总体呈单斜状,倾角4°~12°,局部煤层较薄,有不稳定夹矸出现,该煤层顶板伪顶为炭质泥岩,直接顶为泥岩,基本顶为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底板为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本巷道所在区域构造较复杂。地层褶皱较发育,并有可能有断层出现,地层总体倾向20~25°,倾角4°~12°,平均为8°,局部构造带30°以上。
二、水文地质
掘进工作面位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中段,该组地层中的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含水性、透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受地质构造影响,局部有可能砂岩裂隙发育并含有一定量的砂岩裂隙水,预计对生产的影响较小。但根据原15102上、下顺槽掘进及采煤工作面回采情况判断,顶底板可能有少量淋水或渗水现象,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槽掘进过程中,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预防水害发生。
二、瓦斯含量及赋存情况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实测数据显示, 掘进工作面原始瓦斯压力为0.78Mpa,瓦斯含量10.09m3∕t。C15煤层与C14煤层层间距6.2m~18m,该掘进工作面上部14101工作面已回采结束, 掘进工作面属于被保护层掘进巷道,部分瓦斯压力已随采动释放。
三、煤厚、煤层结构、物理性质
①煤厚、煤层结构: 掘进工作面煤层赋存不稳定, 煤层厚度约1.30~5.47m,平均厚度在1.7m以上,煤层倾角4~12°。
②物理性质:该煤层为黑色暗亮型,较脆易碎,断口呈参差状,沥清光泽,属低灰、中流、特高热值无烟煤,水分含量3.49%,灰分11.84%.含硫量1.88%.挥发分5.32%,发热量超过30.69MJ/kg。
四、煤尘、自燃与地温
①煤尘爆炸性:经贵州省煤田地质局鉴定,煤层挥发份含量为8.41%。煤尘无爆炸性。
②煤的自燃:经贵州省煤田地质局鉴定本矿煤层数据显示:煤
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类,属不易自然煤层。
③地温:在+811~+870m处,地温为21~24℃;推测该工作面
地温正常,无高温热害。
(附图一 掘进工作面平面布置图)
第二章 掘进工作面“一通三防”设计
第一节 掘进工作面通风管理及风量配备
一、通风管理
为认真落实“以风定产”的方针,加强掘进工作面通风管理工作,在工作面掘进期间,要严格执行以下通风管理规定。
1、工作面必须按规定保证风量,风量不足或温度超高时,要停止工作。
2、用好、管好一切通风设施,严禁人为损坏,如有损坏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时修复。
3、加强对巷道维修及动压区的支护管理,保证其断面满足最大风量的需要。
4、控制风流的风门、风墙、风窗等设施必须可靠。
5、工作面掘进后,通风队要根据实际瓦斯涌出量,重新核定风量,做到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6、严格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的管理制度,严禁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超限作业。
7、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0.50%时,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待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后,方可恢复掘进。
8、瓦斯检查员必须在指定地点交接班,并有记录可查。交接班时必须交清本班情况及下个班须注意的问题,并在对方的瓦斯检查手册上签字交接。
9、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