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以具体作品为例,阐释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所引梅尧臣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理论。
2.试析《诗格》的诗境论。
3.(严羽的)诗有别材别趣说
4.试述“神思”是什么?
5.试评述陆机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这段论述的内涵和意义。
6.原诗?内篇表现了叶燮哪些理论观点
7.试述姚鼐的阴阳刚柔说。
8.试述“立行为本,立言为表”对写文章的重要意义
9.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之一是情景问题,他主张()
A、情景适会
B、情主景附
C、情景为二,各不相附
D、为情寻景
10.简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1.(孔子)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这段文字说明了苏轼哪些文学理论批评观点?
12.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13.试述严羽倡导“以盛唐为法”的缘由
14.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
A、圣人
B、今人
C、读者
D、作者
15.刘熙载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是()。
16.《答李翊书》中阐述了韩愈哪些文学主张?
17.试析苏轼的“辞达”说。
18.(王士禛的)神韵说
19.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20.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的表现形式。狭义的文当即是(),指人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21.结合盛唐诗歌创作,谈谈你对严羽兴趣说的理解。
22.曹丕的诗赋欲丽作为文体论的观点与以前的文论有何区别?
23.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
A、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B、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C、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义广”的经验来写作
D、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24.试述刘勰认为应该培养艺术想像力。
25.在《词源》中,张炎首先确立了()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的审美要求。
26.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27.沈德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要求和规范?
28.(韩愈的)气盛言宜说
29.《典论.论文》中表现了曹丕哪些文学见解?
30.试述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
31.《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
A、金圣叹
B、袁宏道
C、李贽
D、李渔
32.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这段话出自何人的什么著作?
33.简述文体四科八体说。
34.试评述欧阳修在“文”与“道”关系的理论观点。
35.(王国维的)境界说
36.(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熏浸刺提”说
37.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
A、清空雅正
B、点铁成金
C、别是一家
D、脱胎换骨
3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39.试述在意境的表现形态上,王国维将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4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
A、梁启超
B、李渔
C、金圣叹
D、刘熙载
41.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诗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矣。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或人以为真,则两家之集,宜塞破屋子,而何以仅存若干?且可精选者,亦不过十之五六。(袁枚《随园诗话》)把这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42.“诗有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