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5、C30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技术交底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ZT20CX11-V 年 月 日
工程名称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技术交底书 交底地点 现场 交底组织单位 玉铁三项目经理部 交底负责人 施工单位 接收负责人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技术交底书
一、工程概况:
DK58+110.000
DK58+175.000
左侧
DK59+290.000
DK59+310.000
左侧
DK59+570.000
DK59+610.000
左侧
DK59+850.000
DK59+870.000
右侧
DK59+870.000
DK59+890.000
左、右侧
DK59+890.000
DK59+906.000
左侧
DK59+968.000
DK60+005.000
左侧
以上段落为C35路堑重力式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墙高5-6米,宽1.27-1.69米,墙胸坡率1:0.2,墙背坡率1:0.2,基底破率0.1。
挡墙基础应在侧沟平台以下不小于1.2米,墙身沿线路方向每隔10-20米结合墙高设置宽2-3CM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一道,缝内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深度不小于0.2M的沥青麻筋。挡墙起点、终点设端墙。
二、施工准备:
挡墙施工前应先做好地面截、排水设施,保证排水通畅,不积水,片石混凝土所采用的石料强度等级经检验确定,并符合设计要求,禁止用风化石。使用前表面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各种工器具、模板及周转材料准备完毕。
三、基坑开挖:
挡土墙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成型,或人工开挖修整成型,
边坡稳定性较差、挡土墙较长或防止雨季雨水浸泡地基,可分段跳槽开挖,开挖完成后,核对地质情况,清理基地,及时封闭,报监理工程师,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砌筑。路堑挡墙基础应在侧沟平台以下不小于1.2米,并低 于侧沟砌体地面不小于0.2米。
四、现浇墙身砼
现浇片石砼挡土墙与基地的结合面应清理干净,并用水清洗,然后架立墙身模板,墙身模板采用竹胶板拼装或其他模板,墙身模板视高度情况视一次立模到顶或二次立模的办法,一般4米高之内为一次立模,超过4米高的可分二次立模,当砼落高大于2.0米时,采用串通输送入模,避免砼产生离析。在墙顶搭设平台,用吊机吊送入砼和片石至平台进行浇灌,砼浇灌从低处开始分层均匀进行,分层厚度一般为30CM,片石抛掷均匀,参量不得大于总量的20%,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移动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切勿漏振或过振。在砼浇灌过程中,如表面泌水过多,应及时将水排走或采取逐层减水措施,以免产生松顶,浇灌至顶面后及时进行抹面,定浆后再进行二次抹面,使表面平整。
每段墙身分段应一次性立模浇筑成型,墙面平顺整齐,不得形成水平施工缝。
砼试件制作应在浇灌现场随机制取,每作业班制作不应少于2组试件。砼浇筑过程中各工种应现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砼浇筑完成后及时洒水养护,养护试件不得小于14天,拆模时,小心切莫损坏墙面。
五、泄水孔、反滤层
墙身于路肩以上部分每隔2-3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0.1米的PVC管泄水孔,泄水孔预先埋设,向排水方向倾斜,其排水坡度不小于4%,保证排水通畅,不得出项方向倾斜,折线挡墙易积水处应设泄水孔,地下水发育及有大股水流处,应加密泄水孔或加大尺寸。反滤层一般墙背通长设置,为0.3米厚,最低泄水孔下部和距墙顶0.5M高范围内,设置与墙身标号相同的砼防渗层。
六、墙背和基础回填
挡墙基础在施工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墙前基坑,非浸水段用原土回填,夯压密实,浸水段用M7.5浆砌片石回填,并将回填面做成向外4%的横向排水坡,以免软化地基。墙后填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夯压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到较大的冲击。回填料顶部做成向外≧4%的横向排水坡,墙背反滤层、防渗设施齐备,实用,与回填料同时施工。
七、挡墙附属设施的安装
栏杆、检查梯、台阶连接牢固;外观整齐,钢铁构件预埋平顺,整齐。
八、挡墙施工工艺框图
九、安全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2、当砌筑高度大于1.2M时,应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上下层作业人员做到上下呼应,当高度大于4M时,应搭设防护栏并挂设安全网。
3、砌石不得从上往下抛。
十、附C35重力式挡土墙和端墙大祥图:
编制: 复核: 签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