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意外伤害与紧急救护 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场处理 1、清除毒物:催吐 2、禁食、补充液体 3、严重者及时送医院治疗 * 2、气体中毒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 生活当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CO,汽车尾气也含有CO。 * 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 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 中度中毒: 皮肤、黏膜紫绀或呈樱桃红色 重度重度: 深度昏迷,各种发射减弱、消失 瞳孔散大、呼吸不规则或抑制。 * 现场处理 1、迅速脱离中毒现场 2、纠正缺氧、及时供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即行心肺复苏 预防: 不要将婴幼儿单独置于密闭车内 室内用火要注意通风 * 常用护理技术:测体温、 * * * * * * * * * * * * * 压头抬颏法 *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 · * 触摸肱动脉(CPR普及训练中,不必采用) * 胸外心脏按压 * 掌上 * 托抱胸外按压 * 按压频率 100 次/min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儿童:(1—8岁)单人30:2 双人15:2 婴幼儿:(一岁以下) 15:2 * *正确挤压定位,正确操作; *每分钟110~120次的速率施行15次挤压。每次下 压胸部1.5~ 2.5 厘米; *挤压后完全放松,胸廓弹回到正常位置; * *婴儿每做15次挤压,需做人工呼吸2次,再重新定位, 重复作胸外心脏挤压; *连续做5遍或进行一分钟后,重新评估患儿的呼吸、 循环体征; *没有呼吸脉搏,继续以15:2的比率实施心肺复苏 每约3~4分钟,停止CPR,检查呼吸与循环体征。 * 分类 项目 成 人 儿 童 (1~8岁) 婴 儿 (1岁以内) 判断意识 呼喊、轻拍 呼喊、轻拍 拍击足底、捏掐上臂 开放气道 头部后仰,呈90度角 头部后仰,呈60度角 头部后仰呈30度 吹 气 方式 口对口、口对鼻 口对口鼻 量 700~1000ml 胸部膨起 胸部起伏 频率 12次/分钟 16次/分钟 20次/分钟 检查脉搏 颈动脉 肱动脉 胸 外 挤 压 部位 胸骨下1/2段 胸骨下1/2段 方式 双手掌根重叠 单手掌根 中指、无名指 深度 4~5cm 2.5~4cm 1.5~2.5cm 频率 100次/分钟 100次/分钟 110~120次/分钟 挤压与吹气比例 30:2 30:2 15:2 成人、儿童、婴儿实施比较表 * (四)凡肺复苏有效表现 如救护人实施CPR救护方法正确,又有以下征兆时,表明CPR有效。 1、面色、口唇由苍白、紫绀变红润; 2、恢复可以探知的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存在; 4、病人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 (五)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现场的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CPR进行期间,需要检查呼吸、循环体征的情况下,也不能停止超过10秒钟。如有以下各项可考虑停止—— 1、患者自主呼吸及脉搏恢复; 2、有他人或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替; 3、有医生到场确定病人死亡; 4、救护人筋疲力尽而不能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 第二节 异物处理 一、气管异物 原因:1、咀嚼功能差,吞咽食物 2、喉头反射不良,进食不安静 3、喜含物口中 常见异物: 吸入后表现:完全性阻塞 不完全性阻塞:呼吸困难,嘶哑,不发声,咳嗽,喘鸣 久治不愈的气管炎要排除小异物落入支气管引起,避免继发肺炎、脓肿。 * 呼吸困难、恐惧感、窒息感;轻的可有反复轻咳,有间歇静止;可闻哮鸣音,甚至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到(吸气和呼气都可闻得) 不完全性堵塞 * 判断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堵塞: 完全性必须马上争分夺秒就地抢救不完全性堵塞可呼叫“120”、送医院救治, * 婴儿救治法 背部叩击法操作方法(如下图): *救护人将婴儿的身体骑跨在一侧的前臂上,同时手掌将后头颈部 固定,头部低于躯干; *用另一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并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 * *两手的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 *用手掌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