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位模型机设计实验报告精要.doc

发布:2017-03-24约8.36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 | 实验名称 8位模型机的设计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 专业班级: 成 绩: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2015.12.9 目录 一、摘要 二、前言 三、设计目的、任务与内容 3.1设计目的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所学知识,设计一个8位的模型计算机。 3.2设计任务 3.3设计内容 四、八位模型机整体设计 4.1总体结构 4.2指令系统 4.3运算器 4.4存储器 4.5控制器 五、实验感想与讨论 六、参考文献 一、摘要 8位模型机采用微程序控制原理。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等部分。选用两片SN74181组内并行、组间串行方式形成运算器,运用微程序控制各部件单元的产生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通过绘制指令流程图,编写操作时间表,设计微指令格式等实现了具体的微程序控制。 关键字: 8位模型机 指令流程 操作时间 微指令 二、前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计算机部件和整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很强、概念繁杂抽象,8位模型机的设计有助于我们理解计算机整机的工作原理,让我们从设计角度来理解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组成CPU的基本部件有运算部件、寄存器组、微命令产生部件等。这些部件通过CPU内部的总线连接起来,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其中,运算部件和一部分寄存器属于运算器部分;另一部分寄存器、微命令产生部件和微程序控制器等则属于控制器部分。八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过程,包含通过内总线连接各基本功能单元模块构成数据通路,给出完备的指令系统,运算器的实现方式,用微指令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 三、设计目的、任务与内容 3.1设计目的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所学知识,设计一个8位的模型计算机。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掌握计算机各大部件的功能与设计方法; 深入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 深入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和设计过程; 掌握微程序的设计方法,学会编写二进制微指令代码表;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构造一台基本的模型计算机,建立计算机整机概念; 通过本次设计,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硬件设计水平。 3.2设计任务 1.查阅文献资料,一般在5篇以上; 2.以TEC-XP教学实验计算机系统为背景,通过调研、分析现有的模型机,建立8位的整机模型; 3.完成8位模型机的整机设计和各部件的具体设计; 4.撰写设计报告书;做好答辩工作。 3.3设计内容 8位模型机总体结构的设计; 主要是数据通路的设计或选择,要说明如下内容: 1)寄存器的位数 2)总线宽度 3)ALU位数及运算功能 4)微命令的设置(各标识的含义); 拟定指令系统; 要考虑指令的完备性、有效性、规整性;主要说明系统包括哪些指令以及指令格式,寻址方式。 控制器的选择; 采用微程序控制器。 绘制指令流程图; 安排指令操作时间表,设计微指令格式; 编写微程序; 了解并说明模型机的输入/输出模块; 各部件设计时,说明部件中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来源、去向、功能、时序、以及部件之间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来源、去向、功能和时序等。 4.1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设计的内容包含确定各部件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拟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为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的微命令。 ㈠ 寄存器 ⑴ 可编程寄存器(8位) 通用寄存器:R0、R1; 指令计数器:PC;程序状态字:PSW。 ⑵ 非编程寄存器(8位) 暂存器C:暂存来自主存的源地址或源数据。 暂存器D:暂存来自主存的目的地址或目的数。 指令寄存器IR:存放现行指令。 地址寄存器MAR: 提供CPU访问主存的地址 数据寄存器MBR:存储数据、控制命令与操作 (二)总线与数据通路结构 (1)内总线:8根单向数据传送线,连接到有关寄存器对应的D输入端。 (2)系统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4.各类信息的传送路径 (1)指令信息传送 M 数据总线 IR (2)地址信息 1)取指信息: PC 选择器 A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MAR 2)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