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粤语新闻对香港模式的借鉴与超越.pdf

发布:2017-06-30约1.03万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9 卷 第 7 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9 No.7 2008 年 7 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ul.2008 论粤语新闻对香港模式的借鉴与超越 单 辉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艺术系,湖南 岳阳 414000) 摘 要:港澳地区是粤语新闻的发源地,目前处在粤语新闻发展的前锋。“香港模式”传播机构简练科学、专业分工细致到位、制 作流程顺畅圆滑,新闻运作高效快捷的新闻运作机制,时效性与市民性的新闻价值取向,追求快感、官能刺激的新闻风格,以戏剧手法包 装新闻叙事,强化冲突元素的新闻叙事风格等均有值得借鉴之处。但对其商业文化本质、殖民文化遗风也须清醒认识。所以,内地粤语新 闻不能只看到皮毛,就整个模式照搬照用,必须通过加强自我创新意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自律与监管,走一条多元的融合之路。 关键词:粤语;新闻;香港模式;借鉴;超越 中图分类号:G21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8)07-0231-03 语言和社会是密切相关,彼此共生、共存、共荣、共变的。 此后,电子媒介更派出记者到外地采访重大事件,如中英草签、 作为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的粤语能够在过去 20 年对汉语产生如此 美伊战争、香港回归等,让观众第一时间置身现场,掌握最新讯 大的影响,充分说明存在或起源于华南的某些社会变革,它所营 息。香港的新闻,也经历过“政府喉舌”的角色转变,在保持与 造的新的社会形态、所引发的新的思想观念和所形成的新的生活 政府密切联系的同时,又坚守编辑自主。香港电台在其编辑方针 格局正在逐步地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海外的华人圈中,粤语也 中写道:“确保新闻及信息不会沦为任何团体的专利品,确保新闻 有很大生存空间。多年来,其主流传播地位很难撼动。这是因为 编采及节目策划的决定,纯以新闻专业的固有准则和专业判断为 香港文化对内地有很大影响,多年的市场较量,磨练出一支支高 依归。务使编辑制度能令节目制作与编排达到持平及均衡,对公 质素的粤语新闻军,反应迅速、能打硬仗。在粤语区的新闻事件 众则采取开放及问责的态度……提供自由表达意见的渠道,保持 阐释上,优于其它语种,。电视克隆现象是文化工业发展到一定阶 不偏不倚”[2]P263 。 段的必然产物,内地粤语新闻因拥有丰富的话语资源,能超越, 保持中立,平衡意见,是香港传媒基本的新闻理念。但还有 但对其弊端必先有所认识,本文主要对香港模式进行分析。∗ 一点不能忽视,就是纯商业性。没有政党背景,但有财团、老板 的幕后操纵,这是与国内媒体最大的不同。 一 粤语新闻“香港模式”的生成及特点 香港传媒的机构设置,采用开源节流、资源合理化分配的现 1951 年,香港电台节目方面的业务从邮政系统脱离,交与政 代企业管理策略。以“无线”新闻公共事务部为例,其新闻采制 府新闻处管治,至 1954 年,香港电台虽然为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 分工细致,职责分明。前线记者主要协同外景队负责新闻采拍和 但新闻报告中所用的稿件,仍然由政府新闻处编辑,新闻处甚至 撰稿,有时轮班播报新闻,后期则专设文字编辑、视像编辑,另 派员在电台工作,而丽的呼声和商业电台均作转播。不过,当时 外 3 -4 名美术编辑负责所有新闻的电脑绘图、字幕图表等特殊效 的香港电台也有自己的时事节目,名为《时事实录》,由专门一组 果制作。新闻部 15 支外景队(每组有摄像设备、摄像、灯光、录音 人员制作,以报道、访问及评论的方式,分析时事背景。突发火 和司机)采用电脑化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