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电视传像基本原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1.1 图像顺序传送原理 1.图像的表示法 根据三基色原理彩色图像由红、绿、蓝三个基色图像叠加而成。对于彩色电视,每一个平面活动基色图像都可以表示成空间坐标x、y和时间t 的三维连续函数: fR (x , y , t); fG (x , y, t) ; fB (x , y , t) 对于黑白电视,平面活动图像只是亮度图像,表示为 fL(x , y , t) 2. 图像的顺序传送 顺序传送示意图 3.扫描 2.1.2 光-电/电-光转换原理 发端 :通过摄像机实现光(三维图像)——电(一维信号)转换 收端 :通过显像管或显示屏实现电(一维信号) ——光(三维图像)转换 1.摄像 CCD摄像机,CCD( Charge Couple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 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摄像机,CMOS (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2. 显像 2.2.1 逐行扫描 2.2.2 隔行扫描 1.隔行扫描的提出 我国标准为625行/帧(按帧正程600行计算),帧频50Hz,每行有800个像素(按400个正弦波周期计算),采用逐行扫描方式,要求电视信号带宽为: 对电子线路系统和频率资源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希望使电视信号带宽减半。一种方法是帧频减半,会引起电视画面的大面积闪烁;另一种方法是每帧扫描行数减半,会引起垂直分解力降低,图像清晰度下降。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 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一帧图像分两场扫描,一场扫描奇数行,另一场扫描偶数行,两场合为一帧,即采用隔行扫描方式。此时: 活动图像25帧/秒=50场/秒 临界闪烁频率=48Hz 每场扫描行数:312.5行,每帧扫描行数:625行, 理论垂直分解力不变。 由于帧频减半,电视信号带宽减半:Δf = 6MHz 即在不引起大面积闪烁同时垂直分解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比逐行扫描方式节省一半信号带宽。 2. 隔行扫描光栅的形成 隔行扫描光栅 2.2.3 扫描的同步 复合同步脉冲仅起控制同步作用,不应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故叠加在复合消隐脉冲之上。 用微分与积分方法实现行同步脉冲与场同步脉冲分离。 场同步分离:积分电路 黑白全电视信号 2.3.2 图像的连续性与场频的确定 为不使人眼产生闪烁感,要求场频≥48Hz,(50,60,100,120Hz) 图像信号的最高频率(频带宽度) 水平方向所能分解的像素数: N=KM=KKe(1- β)Z 沿水平方向扫过一个像素所需时间为: 2.3.4 图像亮度与色度的非线性矢真 图像的亮度层次 视亮度的对比度灵敏度阈值: 设: 则: 对比度: 人眼能分辨的亮度层次: 人眼能分辨的亮度层次与图像对比度的对数成正比 例: 当ξ= 0.05,C = 40时, N = 74 §2.4 视频图像信号 视频图像信号:经扫描和光电转换过程由光像转变成的电信号,再经 校正和线性组合等过程而形成的视频信号。 2.4.1 黑白视频信号 彩色电视系统的传输信号并非三个基色信号,而是经转换的一组传输信号:一个亮度信号Y,两个代表色度的信号—色差信号(R-Y)和(B-Y) 。 亮度方程:Y =0.30R + 0.59G + 0.11B R-Y=R -(0.30R + 0.59G + 0.11B)=0.70R - 0.59G - 0.11B B-Y=B -(0.30R + 0.59G + 0.11B)= - 0.30R - 0.59G + 0.89B 在接收端先用矩阵电路解出(G-Y),再恢复出基色信号: 【因为 Y =0.30Y + 0.59Y + 0.11Y, 0.30(R-Y)+ 0.59(G-Y)+ 0.11(B-Y)=0 】 (R-Y)+Y =R ,(G-Y)+Y =G ,(B-Y)+Y =B 2.4.3 标准彩条信号 2.5.1 电视信号数字处理的优点 抗干扰、抗非线性失真能力强。 便于存贮。 便于实现包括时间轴的三维数字处理,实现模拟电视不能实现的功能。 可大规模集成,易于调整,体积小,寿命长。 便于与其他数字设备接口。 2.5.3 分量编码 分别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