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与健康134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③ 中医肾气与微量元素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肾与寿命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经》中叙述的女七男八曲线(或称肾气曲线)就是关于肾气对人体生长、发育、衰老影响的生动描写。那末,中医肾的本质是什么呢?Feiendegen等人测定了不同年龄组血清中的Zn含量。发现人自周岁起血清锌含量迅速增加,20~40岁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这与我国古人说的肾气曲线极为相似。秦俊法等人发现补益药中 Zn/Cu比值对虚症患者起到“虚者补之”的作用,而其中的关键元素就是锌。 中医认为,“肾者,……其华在发”(《内经》)。有人观察到老年人发中Sr、Mn含量显著降低,而老年人常用补药中Sr、Mn含量却比较高。 根据目前对微量元素生理作用的了解,以及有关的实验资料,人们有理由认为 Zn、Mn、Sr是肾气的物质基础之一 (三)中医食疗 食疗,是食物疗法的简称,食疗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成分,食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医食同源,药食同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食疗药物则有400多种,每一种食物除营养价值外,具有和药物一样的化学成分和性味功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365种药,一半以上既是药物又是食物。一直以来,饮食疗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也同样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现在,世界上不少有识学者主张返璞归真,提出天然的疗法,中国的中医食疗方兴未艾。 中国中医食疗的适应症主要有内伤杂症如血虚,脾失健运等。热性病后造成的阴液不足及疾病的预防等等,以微量元素的角度看,不外乎是元素的摄取不足或丧失过多或有害元素的过多。中医的食疗来自阴阳五行学说,依据是前人的经验方。微量元素食疗,是在掌握了微量元素 科学理论和大量的分析测试基础上,结合食物的相生相克关系,既注意到食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又考虑到该食物的有机活性成分,并按中医辨证,使用“君、臣、佐、使”四个层次安排食物。应用微量元素食疗在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肝病,癌症等方面的防治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当然,很多情况下食疗是不能代替药物疗法的。如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吸收,利用或代谢等等环节有异常时,则是需要药物治疗。 THE END *括号内的数字系指吸收的百分率。平衡结果:=表示有能力保持平衡,-表示随年龄增加含量减少,+表示有蓄积倾向。 注:近几年很多国家调查证明:妇女、婴儿及儿童铁和锌的摄入量不足,缺铁和锌相当普遍。 * * 正常组织中标准锌浓度(μg/g新鲜组织) * 除绵羊外,正常新生婴儿及动物的肝铜浓度也远远大于成年人及动物。新生婴儿肝铜浓度可大于成年人5~10倍。 人及动物肝脏的含铜量(ppm) 胎儿时期就在肝中贮积大量铜,其最大浓度出现时间随种类而异。人、大白鼠、兔及狗的最大浓度出现在分娩前后,而猪及鸡出现时间较早。哺乳期人及动物的肝铜浓度逐渐下降,但身体总铜量在不断升高。由出生到三个月的婴儿肝铜含量为324.9ppm(干重),从三个月到一周岁肝铜浓度为 23.5ppm,此后逐渐稳定。人体肝铜含量:胎儿700ppm,小孩 0—40ppm,成年人4—8ppm。绵羊则有所不同,小绵羊出生后肝铜浓度在不断升高。 铜的生理作用:通过含铜酶或蛋白参与各种代谢。 维持正常的造血机能,铜蓝蛋白有促进铁吸收和转运,以及促进血红素和血红蛋白合成的作用; 维持正常的皮肤、骨骼、血管系统的结缔组织:赖氨酰氧化酶有促进胶原和弹性蛋白的交联作用。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细胞色素氧化酶促进髓鞘形成;单氨氧化酶对神经递质、神经肽的调节作用。 保护毛发正常色素和结构:酪氨酸酶催化黑色素形成,硫氢基氧化酶有维护毛发正常结构和防止角化作用。 保护细胞免遭活性氧自由基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 铜缺乏主要表现: 贫血、骨质疏松 皮肤和毛发脱色 神经发育停滞、嗜睡、运动障碍 免疫系统受损、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和Menke卷发综合症 铜缺乏病主要发生于以下几种情况: 早产儿 全面营养不良和长期腹泻 伴有小肠吸收不良病变 长期完全肠外营养的病人 长期使用螯合剂或锌剂 妇女在怀孕期间,红细胞铜浓度保持在正常水平,但血浆铜不断升高,可达正常人的2—3倍,产后数周内恢复正常。尼尔逊(Nielsn)研究发现妇女血清铜从怀孕第三周开始升高,分娩时平均达269μg/100ml,而未怀孕时的正常水平为123μg/100ml,同时婴儿脐带血铜则甚低(56μg/100ml)。妇女孕期的血清红细胞始终为120μg/100ml。有人认为妊娠期血清铜升高是雌性激素促进铜兰蛋白合成的结果。新生婴儿红细胞铜与母亲相近,而血清铜甚低(54μg/100ml)。 由于钼及无机硫酸盐可影响铜的吸收,因此在其含量不同时得出的动物需铜量也不会一样。所谓“理想的”或“基础的”需要量,是指所有影响铜代谢因素处于最适合情况下的铜需要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