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淮南市优秀教研组评选标准.doc

发布:2017-12-22约2.9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淮南市优秀教研组评选标准 ?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得分 A 领导与组织建设 (10%) A1 (2%) 有分管领导,学校发展规划及学期工作计划中有学科管理及教研组建设的内容和举措。 ? A2 (2%) 分管领导深入教研组,参加教学教研活动。 ? A3 (2%) 教研组有近年发展规划及规划落实的具体措施。 ? A4 (2%) 建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制。 ? A5 (2%) 建立学校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制度。 ? B 师德、理念与 组风建设 (12%) B1 (3%)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国家、省、市有关教育的文件精神,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 ? B2 (4%) 定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教学文件以及教学业务知识,教育思想端正,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改革举措有效。 ? B3 (3%) 敬业爱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偿帮助困难学生,有奉献精神。 ? B4 (2%) 教师举止端庄,注重仪表,组内团结,有协作精神。 ? C 常规活动 (18%) C1 (4%) 教研组有学期活动计划、总结,,注重专业引领,每学期工作有中心,有重点,有研训内容,并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每月不少于两次)。 ? C2 (3%) 备课组有教学计划,有健全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有记录(每周不少于1次)。 ? C3 (3%) 准时、积极参加省、市、区教研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 ? C4 (3%) 组内相互听课、评课,教研气氛浓,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意识强。 ? C5 (3%) 建立定期的检查教案制度;学生作业量适度,认真批改,有效反馈。 ? C6 (2%) 教师能按学校要求担任校本课程的建设或教学任务。 ? D 课堂教学及其实践研究 (20%) D1 (3%) 教学面向全体,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 D2 (3%) 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恰当,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德育渗透,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大。 ? D3 (3%) 教研组有自己的科研(教研)课题,并已取得一定成果,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问题有自己的探索和认识。 ? D4 (3%) 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有创新理念和教改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有具体举措,有案例积累。 ? D5 (4%) 能采用“实践——反思——实践”的方式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每学期40%以上的教师执教校级(含组内观摩)、市级及以上的教学实践研究公开课。 ? D6 (4%) 能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机整合。 ? E 教师进修及青年教师培养 (12%) E1 (2%) 学历达标。高一层次学历(包括硕士课程)进修人数。 ? E2 (2%) 省级及市级骨干教师人数。 ? E3 (2%) 参加专项培训人数。 ? E4 (2%) 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人数(课题组长与组员)。 ? E5 (2%) 教师有专业学习、进修计划,个人订阅教学专业报刊,每学年精读1-2本专业著作或教学理论书籍,有阅读笔记,有条件的教师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学习,能把握学科前沿信息。 ? E6 (2%) 建立青年教师带教制度,明确带教要求,制定带教计划。或者有青年教师学习小组。 ? F 学术水平及论文著作发表情况 (14%) F1 (4%) 每位教师每年撰写1-2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并在组内交流。 ? F2 (4%) 在省、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数,在省、市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数,及在省、市学术专题研讨会上交流数。 ? F3 (4%) 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人数。 ? F4 (2%) 参加专业学术团体人数。 ? G 成绩与获奖情况 (14%) G1 (3%) 教师教科研项目(课题)运行及获奖,以及获奖成果推广情况。 ? G2 (4%) 教师参与论文评选获奖。 ? G3 (4%) 教师参与学科教学及教学技能评选获奖。 ? G4 (3%) 指导学生获奖。 ? 综合评价 ? 总分 ? ? 注:申报优秀教研组所提供的教学教研活动资料和相关获奖资料,均以2009年10月-2011年9月为时限(科研课题过程性研究资料除外)。 附件3: 淮南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材料评审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科 ? 学历 ? 工作单位 ? 测试项目 测试标准 满分 得分 资格证书 合格学历和教师资格6分,高一层次学历另加2分。(原件) 10 ? 科研成果 自2005年以来,主持承担过市级以上(含市级)教研部门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并结题、省级或CN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教研部门组织的交流论文获省级以上教育部门评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