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施行心理及认知行为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防治所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4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患者施行心理及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心理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4.3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满意例数为80例,患者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满意例数为72例,患者满意度为87.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及认知行为干?A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与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关键词】 老年; 皮肤瘙痒症; 患者满意度;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147-03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指全身有一处瘙痒或全身瘙痒的无传染性皮肤病,老年人是皮肤瘙痒症的多发群体,发病比例男性要高于女性[1]。春秋为皮肤瘙痒症高发季节,因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均呈退化的趋势,细胞中的水分也逐渐减少,细胞出现缺水干瘪的情况,因此老年人的皮肤较为干燥、细纹、皱褶也较多,皮肤若受到气候过冷或热的刺激,会诱发皮肤瘙痒症的发生[2]。研究认为,男性出现皮肤瘙痒多于女性的原因,可能与在日常对护肤的护理方面男性的保养意识不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对皮肤进行补水有关。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所在防治所特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4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按照患者的护理意愿进行分组观察,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防治所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4例老年皮肤瘙痒患者,按照患者本人的治疗意愿,将其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2例,年龄61~83岁,平均(66.8±4.5)岁,男59例,女23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1.8±0.3)年。对照组患者82例,年龄60~82岁,平均(66.4±3.6)岁,男50例,女32例,病程2.5个月~5年,平均(1.5±0.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诊断为皮肤瘙痒。(2)年龄≥60岁。(3)在护理前均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排除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皮肤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除护理方法外,其余的治疗方式均相同。给予两组患者润燥止痒口服液(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一次4粒,一日3次,连续治疗7~14 d。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包括:按时给予患者药物,给予患者常规的营养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细心温和的服务态度。观察组患者运用心理及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82例老年皮肤瘙痒患者如下护理,(1)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与患者拉近距离。因皮肤瘙痒症夜间临床症状更为严重,可能会影响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让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开导与安抚,通过听音乐、运动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防止精神因素加重瘙痒。护理人员可多为患者讲述治愈病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对于出现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生活中对患者多关心。(2)认知行为护理:护理人员可通过健康讲座的方式,对皮肤瘙痒症进行宣教育,宣教内容可通过病历、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开展。让患者对皮肤瘙痒有正确的认识,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与接受度选择多种多样的健康宣教形式,如PPT、图片、视频、音频资料等。要告知患者皮肤瘙痒可通过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瘙痒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谨遵医嘱,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早日康复。(3)皮肤护理:护理人员要传授患者缓解瘙痒的办法,如皮肤拍打法、呼吸法等,如果患者瘙痒难忍为避免患者抓挠造成伤口感染,可给予患者止痒膏进行止痒。因老年皮肤瘙痒是因为老年人的皮肤保水功能下降,细胞呈干瘪状态所致,因此护理人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