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效果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5-15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效果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成为制约中原城市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探究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效果的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旨在评价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效果,评估现有调控措施的实际效果,并提出可行的调控策略,从而实现中原城市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分析中原城市群水资源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建立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评价指标体系;

3.评价现有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措施的实际效果;

4.提出可行的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策略。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原城市群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指标体系建立方法:运用AHP方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实证分析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预期研究成果

1.建立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现有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措施的实际效果;

3.提出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策略。

五、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文献调研(1个月)

第二阶段: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2个月)

第三阶段:指标体系建立(2个月)

第四阶段:实证分析(3个月)

第五阶段:撰写研究报告(1个月)

合计:9个月

六、参考文献

1.李屹然,于宗启,苗蓓.城市发展与水资源供气矛盾及其协调机制[J].地理科学,2006,26(4):462-468。

2.钱一夫.中国海洋经济开发雷区深度剖析:以“北江城市群”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59-66。

3.王燕红.基于承载力控制的保护区可持续发展[J].资源科学,2006,28(6):26-31。

4.郭炜欢.城市群生态承载力视角下的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5.马晓杰,王庭苇,张汝林.基于AHP法的洛阳市城市道路交通承载能力评价[J].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1):36-4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