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管理2.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作为西医给药的主要快捷途径——静脉给药,在用药途径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管,融入血液,一旦发生差错,后果严重。所以静脉给药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一、静脉输液的方法及类型
(一)定义: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护士常用技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
(二)静脉输液给药优缺点
1、优点:给药迅速、起效快。
2、缺点:风险较大、安全隐患多,每个细节的不规范都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健康。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减少医疗纠纷。……
(三)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
1、外周静脉:钢针、留置针
2、中心静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埋藏式输液港。
(四)留置针
1、安全:不易损伤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
2、配合合理用药,可提高疗效,减少患者的费用。
3、减轻患者的痛苦。
4、保护患者的血管。
5、使患者在输液时感觉更为舒适。
6、提高工作效率。
7、提高护理质量,给医院带来良好声誉。
(五)选择输液工具的根据
1、输液目的(胃肠道外营养治疗、抗肿瘤治疗、抗感染治疗、疼痛治疗等)。
2、输液疗程。
3、输液速度。
4、药液性质(PH值、渗透压)。
5、输液速度
(1)一般速度:5ml/min,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输入某些液物(如抗菌药物、激素 、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等)。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40~60滴/min。(2.6~4ml/min), 2、快速:15ml/min,严重脱水患者、血容量不足的的休克患者,快速补液
(2)慢速:1ml/min,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慢速滴入。速度一般要求2~4ml/min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min以下。
(3)需随时调速,据治疗要求不同,输液须按实际需要随时调节滴速。如脱水患者补液时应先快后慢。
静脉给药需要注意多方面因素,如不谨慎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
二、静脉给药中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技术不规范
1、无菌操作不严格(洗手、无菌区、手法等)。
2、消毒液过期或保管不当(瓶盖不严)。
3、消毒不规范(范围、次数、待干等)。
4、锯安瓿时未对瓶颈锯痕及砂轮消毒(污染、碎屑)
5、反复多次加药(输液瓶塞屑、增加药液污染机会)
6、注射器一具多用(配伍禁忌、污染)。
(二)剂量不准确
1、粉剂溶解不完全,抽吸不彻底。
2、排气时药液排出多、配药时药液外溅。
3、输液拔针过早,输液管中残留液量多。
4、小剂量药物注射不完全(如促红素、低分子肝素钙) 。
5、注射器选择不当。
6、剂量换算错误。
(三)违反药物使用原则
1、未做到现用现配:青霉素等抗生素,药效降低和输液反应。
2、皮试液选择不准确,皮试剂量不精确, 擅自不做皮试。
3、药物配制后放置过久。
4、需避光的药物未避光:如维佳林、硝普钠等。
5、未按药物来调节速度:甘露醇、硝酸甘油等。
(四)查对不严格
1、未查对或未按要求查对。
2、环境嘈杂、精力不集中。
3、查对项目不全:有效期。
4、查对不认真造成错用、多用、漏用。
5、加药产生的橡皮颗粒:常引起纠纷。
(五)未重视药物配伍禁忌
1、不了解药物的理化特性。
2、未认真查对药物配伍禁忌表。
3、以不产生肉眼可见的沉淀变色为依据:造成药物不良反应。
4、未注意连续输液时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如丹参与呋塞米、左氧氟沙星间有配伍禁忌) 。
(六)药物管理不当
1、未分类放置:高危药品无明显标识。
2、标签不清或错误。
3、给药时间延误或未按要求间隔给
(七)知识缺乏
1、不了解血管的解剖。
2、选择错误输入途径:长期输液的血管保护不当。
3、药学知识欠缺: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