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进化
第25讲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类型(连线)
(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如多倍体、单倍体。
(2)染色体组
①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②组成:如图为一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
3.比较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 )
(2)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 )
(3)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 )
(4)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 )
(5)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 )
(6)单倍体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 )
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
(1)下列各项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类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哪些?
提示 与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可知:①染色体片段缺失、②染色体片段易位、③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中片段倒位;①②④均为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为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①~④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提示 ①~④中③的基因突变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质,并未改变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
3.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据图确定生物的倍性和每个染色体组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
提示 (1)甲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1条染色体;(2)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三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3)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4)丁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4.单倍体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吗?
提示 单倍体不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可能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等位基因,也可能可育并产生后代。
5.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是同一概念吗?
提示 (1)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
(2)基因组:对于有性染色体的生物(二倍体),其基因组为常染色体/2+性染色体;对于无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考点二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1)图中①和③的操作是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图中②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
(3)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杂交育种
①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②过程: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优良品种。
(2)诱变育种
①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②过程:选择生物→诱发基因突变→选择理想类型→培育。
3.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操作的基本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4.生物育种原理、方法、实例(连线)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 × )
(2)育种过程中的“最简便”和“最快”是一回事( × )
(3)花药离体培养就是单倍体育种( × )
(4)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所用的秋水仙素操作对象相同( × )
2.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