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测量信息化测绘技术实现和展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工程测量信息化测绘技术实现和展望
摘要:工程测量技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的更新。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中是结合各种技术学科交叉融合工作的模式。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信息化测绘技术的提出,使得其在发展中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方法。本文就当前工程测量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进行分析,提出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工程测量;信息技术;测绘技术; 网络
一、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
近年来信息化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各个领域都逐步的实现了信息化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从技术角度上,信息化测绘技术是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经多学科交叉、融合后发展形成的,是随着当前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应用的主要方式,通过获取和更新、智能化处理以及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生产与分发服务方式进行相互融合的绘制方式。随着当前信息技术与测绘技术的不断应用,信息化测绘技术肉体系逐步的朝着社会化发展,是以为社会提供多尺度和多方位服务为宗旨的社会发展情景和发展手段。信息化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卫星测高、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当前工程测量和信息化测绘技术奠定了基础前提,更是保证其快速有效发展的关键措施。并且把这些时空信息(即4W)随时随地提供给每一个人,是通过信息技术措施将测绘中所得到的一切信息传递给每一个需求的地方。面对以TB级计的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和各行各业的迫切需求,使我们面临着“数据又多又少”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数据多得无法处理;另一方面用户需要的数据又找不到,无法快速而及时地回答用户问题。因此,对地理空间信息加工与处理提出了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的要求,这恰恰体现了对数字化的提升,也符合复杂巨系统的格局。
当前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面对着当前日益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新形势,在当前各个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其相应的技术措施手段进行严格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保证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使用当前社会发展得需求。在网格计算环境下,目前的GIS数据面临着空间数据的基准、空间数据的时态、语义描述以及数据存贮格式不一致的4大障碍。因此,建立全球统一的空间信息网格对实现网格计算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了从用户需求出发的空间信息多级网格(SIMG)的概念,用带地学编码的粗细网格来统一存贮时空数据。
三、信息化测绘的任务与特征
信息化测绘是当前测绘事业发展的方向。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和服务等测绘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现代化的测绘基准体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实时化获取体系、自动化处理体系、网络化服务体系等。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快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大力推进测绘信息化进程,是测绘事业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测绘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要途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应该包括两大目标:一是要着力发展先进的测绘技术方法,建设现代化的测绘基础设施;二是要着力提升测绘的保障服务能力。这两个目标密切相关。前一个目标是后一个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后一个目标的手段和条件;而后一个目标则是前一个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终极目标。因此,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切实提升测绘的保障服务能力。当然,要提升测绘的保障服务能力,必须大力发展测绘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从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的角度上看,信息化测绘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测绘保障服务的层次有显著提高。在强化测绘的“支撑”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测绘的“提升”作用。
2.测绘保障服务的模式有显著变化。测绘应该从被动服务、普遍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按需服务。这不仅包括测绘服务和成果的提供模式,也包括测绘成果的应用模式和后续服务模式等。
3.测绘保障服务的质量有显著改善。测绘产品及服务不仅要优质化,更要增值化。测绘成果的内容、形式和质量应适应应用的需求,特别是成果的现势性应得到明显改观。
4.测绘保障服务的效果有显著增强。测绘保障服务要适宜、及时和有效,并应以其为其它业务的成功而提供的支持程度作为衡量保障服务效果的基本标准。
五、信息化测绘的若干关键技术
(一)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标准。由于标准化工作未得到重视的危害有滞后性,往往被忽视,而一旦发现失误再去弥补,代价很大,有些工程需要重来。因此,信息测绘体系建设应十分重视标准先行。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标准涉及地理模型、数据获取、组织管理、共享服务等方面。主要包括:地理基础框架与地理信息分类标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