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四项技术.pptx
应急救护四项技术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心肺复苏(CPR)
2.止血技术
3.骨折固定
4.烧伤处理
5.中毒急救
6.触电急救
7.溺水急救
8.急救包的使用
01心肺复苏(CPR)
CPR的基本原理心脏停跳原因心脏停跳是CPR的首要应对情况,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心脏疾病、严重创伤、药物过量、电解质失衡等,这些原因可能导致心脏无法自主跳动。大脑缺氧风险心脏停跳后,大脑的氧气供应在4到6分钟内就会迅速减少,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因此,及时进行CPR至关重要。CPR的操作要点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部分,胸外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确保每次按压后胸部能够充分回弹,人工呼吸时每30次按压配合2次吹气。
CPR的步骤评估现场首先,观察现场是否安全,确保没有潜在危险。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应立即撤离并呼叫紧急救援。评估伤者意识,轻拍并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呼叫急救如果伤者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救护人员伤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在等待救护人员到来的同时,立即开始进行CPR。开始CPR将伤者置于平坦的硬地上,解开衣领和腰带,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下半部,双手交叉叠放,以手掌根部用力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分钟至少100次。
CPR的注意事项按压深度要够CPR按压深度要达到至少5厘米,以确保有效血液循环。按压过浅可能无法启动心脏跳动,按压过深则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呼吸配合要规范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确保足够的气体进入肺部。吹气后松开口鼻,让伤者自然呼气。持续按压不间断CPR操作过程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应交替进行,每30次按压后吹气2次,确保动作连续、稳定,避免中断。
02止血技术
止血带的使用止血带位置选择止血带应放置在伤口的近心端,即在心脏方向的位置,避免放置在伤口处或远离伤口的位置。一般距离伤口2到10厘米之间。止血带压力控制使用止血带时,要确保施加足够的压力以阻断血流,但又不至于过度压迫,以免造成组织坏死。通常情况下,压力需达到能使远端脉搏消失的程度。止血带时间限制止血带的使用应尽量缩短,以不超过2小时为原则,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无法迅速得到医疗援助,应每3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放松时间为1到2分钟。
加压包扎止血法选择合适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时,应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无菌纱布、干净的布料等,确保敷料覆盖伤口,并有一定厚度以施加适当压力。正确包扎方法包扎时应从伤口远端开始,环形缠绕,每圈压住上一圈三分之一到一半,压力要均匀,避免过紧导致组织损伤或过松无法止血。及时检查调整包扎后应定时检查伤口和敷料情况,如发现敷料湿透或移位,应立即更换并重新包扎。同时,注意观察伤者肢体血液循环,避免因包扎不当造成组织坏死。
指压止血法指压部位要准指压止血时,要根据出血血管的位置选择正确的指压点,如动脉出血通常在近心端指压,以阻断血流。准确的位置能显著提高止血效果。指压力度要适中指压时力度要适中,以能感觉到血管被压闭且远端脉搏消失为宜。过轻无法止血,过重可能造成局部损伤或组织坏死。保持姿势稳定进行指压止血时,要保持身体稳定,避免因移动造成指压点位置变动或止血效果下降。同时,应尽量减少对伤者的二次伤害。
03骨折固定
骨折的判断观察肿胀变形骨折后,伤肢常出现明显的肿胀和变形,肿胀范围可能超过骨折部位,触摸时可感到硬块或畸形。检查活动受限骨折导致肢体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如关节不能弯曲或伸直。注意异常疼痛骨折部位会有持续的剧烈疼痛,尤其是在移动或压迫时,疼痛会加剧。疼痛程度往往超过一般的扭伤或拉伤。
骨折固定的方法使用夹板固定使用夹板或木板将骨折部位固定,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避免直接压迫皮肤。固定时,夹板两端要用绷带或布条固定,确保骨折部位稳定。保持关节对位固定时要注意保持关节的正常对位,避免因固定不当导致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对于开放性骨折,应先进行伤口清理和包扎,再进行固定。定期检查调整固定后应定期检查,确保固定有效且伤者舒适。如发现固定过紧或过松,应及时调整。在转运伤者过程中,应继续保持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固定物的选择选择合适材料固定物应选择柔软、有弹性的材料,如木制夹板、泡沫塑料板等,避免使用硬质材料直接接触皮肤,造成二次伤害。长度要充足固定物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至少超过5厘米,以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方便检查调整固定物应便于检查和调整,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减压或重新固定,特别是在转运伤者的过程中,要确保固定物的安全性。
04烧伤处理
烧伤程度的判断根据烧伤范围烧伤程度可通过烧伤面积来判断,成人烧伤面积超过10%即为重度烧伤,需要立即进行专业治疗。儿童由于身体比例不同,烧伤面积判断更为复杂。观察烧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