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标准..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汽车故障诊断》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501029 课程名称:汽车故障诊断课程类型:B类 课程地位:核心课程 课程学分:(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填写)参考课时: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部门: 适用专业(层次):普专专业 先修课程: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后续课程:顶岗实习职业资格:汽车高级维修工职业资格编 制: 汽车教研室课程开发团队批 准 人: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详细信息1.适用对象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2.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3. 参考课时 64 学分 *** 4. 课程简介该课程通过对现代汽车常见故障现象进行总结,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部位,使学生掌握故障检测诊断方法及检测诊断流程,以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各系统重要部位的调整和检测方法,能正确排除故障,掌握汽车故障检测与这怒单维修的实践技能。5. 课程性质与定位①课程性质:汽车电子技术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②课程定位:本课程构建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也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6. 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机修工工作岗位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发展职业能力。为了使学生会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本课程设计了6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依据汽车故障特点,将每个项目进一步分解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共包括20个学习型工作任务。7.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汽车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底盘维修保养、修理、故障诊断与检测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本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离合器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2)掌握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传递路线和拆装调整方法; (3)掌握液力机械变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检测方法;?(4)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5)掌握驱动桥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6)掌握汽车行驶系的组成、工作情况和拆装调整方法; (7)掌握转向系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8)掌握汽车制动系的类型组成、结构、各部件的工作情况和拆装调整方法。 2.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经济成本意识; (5)培养文献信息检索能力。 (6)培养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 (7)培养工作建构能力; (8)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9)具有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潜力3.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参加汽车维修高级工技能取证,获取相关证书。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序号学习项目子项目及学习内容课内学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场所师资配备1模块一:汽车检测的参数及检测标准的衡量任务一可靠性与维修性判断2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二汽车的常见零件的修复2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2模块二:汽车行驶动力不足故障诊断任务一发动机怠速抖动故障诊断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二发动机急加速不良故障诊断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三 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诊断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四 发动机排气异味故障诊断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3模块三:汽车动力传输不良故障诊断 任务一 汽车起步发抖故障诊断 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二 手动变速器跳档故障诊断 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三 自动变速器不换挡故障诊断 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四 自动变速器挂档车辆不行驶故障诊断 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五 汽车高速行驶油耗偏高故障诊断 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4模块四:汽车操纵稳定不良故障诊断 任务一 汽车转向沉重故障诊断 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二 汽车转向不足故障诊断 4项目教学法车间双师素质教师任务三 转向自动跑偏故障诊断 4项目教学法车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