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ppt

发布:2018-12-30约2.44万字共18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 一、生产过程和生产系统 1.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产品由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各个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与管理、生产的准备工作、毛坯的制定、零件的加工,部件和产品的装配、检验、油漆和包装等。 2、 生产系统 (2)机械制造系统 (3)生产系统 二、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 三、工艺过程的组成 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工序组成 安装 在一道工序中,工件每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安装。 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工位。 四、 机械加工生产类型和特点(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的划分: 对待工艺规程的态度 二、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主要有: (1)产品整套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 (2)产品年产量; (3)本厂生产条件:设备、工装、工人技术水平等情况; (4)毛坯生产和供应条件; (5)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1)原则: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先进的、最经济合理的加工方案。 (2)方法:  ①认真研究、分析原始资料。  ②参照国内外文献、结合现场实际编程。  ③虚心征求工人意见。 四、装配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和步骤   装配是机器制造的最后一部分生产过程,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车等项工作。对装配工序的要求:同样要满足质量、生产率和成本三方面要求。  (1)制定装配规程的原则:   ①保证机器或产品的装配技术要求,争取最大质量储备;   ②钳工装配工作量小,减轻劳动强度;   ③装配周期短,提高效率;   ④占车间生产面积小; 第三节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同一产品可以有多种不同结构,所需花费的加工量也不大相同。所谓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也就是机器的和零件的结构是否便于加工,装配和维修。即在满足机器工作性能的前提下能适应经济、高效制造过程的需要,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 三、零件结构工艺性 提高零件结构工艺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减轻零件重量   好处:省材、省工时。便于选用加工设备。便于运输、装卸和保存。   措施:减小铸件壁厚。壁厚减小一倍,重量减小2/3倍。采用焊接件,重量下降20~30%、加工量减小30~50%。   大批量生产采用冲压件焊接结构。   要素:必须考虑加工时的安装、对刀、测量和提高切削效率。   如:a.减小加工表面积;     b.正确规定加工要求;     c.保证刀具能自由地进刀和退刀及正常工作;     d.便于安装,能减少对刀和安装次数;    好处:结构要素标准化,节约工具,减少工艺装备的工作,简化工艺装备。 4)正确标注尺寸及规定加工要求  a.尺寸标注应符合尺寸链最短原则;  b.不从轴线、锐边假想平面或中心线等难于测量的基准标注尺寸(不易测量,需换算);  c.避免从一个加工表面确定几个非加工表面的位置;  d. 合理规定加工要求,过高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必然导致增加工序。 四、零件结构要素的工艺性实例 四、装配结构的工艺性 改善机器装配结构的工艺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措施:  a.使装配和拆卸方便。  b.相配合零件有正确基面,避免找正。  c.对有严格相对位置要求的装配结构,应设置防装错装置。  d.应使装配过程中的修配工作最少,所以,手工修配费时费力。  如:柴油机汽缸孔压缸套后再精镗和珩磨。 方法: a.应用成组技术。 b.尽量减少标准件的规格。  如:木工机床采用同一种螺栓连接,减少扳手,效率增大。 第四节 毛坯选择 一、常见毛坯种类 铸件 锻件 型材 焊接件 其他毛坯 二、毛坯选择原则 1 零件生产纲领 2 零件材料的工艺性 3 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4 现有的生产条件 三、毛坯的形状和尺寸 第五节 基准和工件定位 一、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①设计基准: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基准。设计基准是尺寸标注的起始点。基准关系是可逆的。 ①作为基准的点、线、面在工件上不一定存在。  如中心线、槽的对称平面、平面的交线等。  但若选作为定位基准,则必须由某些具体表面来体现(即基面)。  如轴的中心孔,体现的定位基准是中心线。 1、定位的本质 是加工面的设计基准在工艺系统中占据一个正确位置 (工艺系统:机床 刀具 夹具 工件组成) 工件定位时,由于工艺系统在静态下的误差,会使工件加工面的设计基准在工艺系统中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响工件加工面与其设计基准的相互位置精度,但只要这个变动值在允许的误差范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