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统相机的成相原理及构造+底稿.ppt

发布:2018-05-15约2.3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的: 对照相机的构造及成像原理的掌握 传统相机成像过程: 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胶片上 2.胶片上的感光剂随光发生变化 3.变化了的感光剂胶片经显影液显像 4.成像 作为现代的专业人像摄影师 ,只有熟悉相机的功能、结构、种类才能很好的使用照相机,才能作到控制影像效果、发挥照相机的特性,最终为拍摄服务,并灵活驾驭相机。 一、相机的基本分类 按结构分: 1.旁轴相机:取景器里看到的画面并非是通过镜头成像的画面,取景轴线在镜头轴线的一侧,故称旁轴取景。与单反相机相比,旁轴相机的取景存在视差。 2.双镜头反光相机:一个用来取景,一个用来拍照。(国产海鸥) 3.单镜头反光相机:机身内有反光镜和五棱镜,在取景器上直接看到影像。 4.机背取景相机:从相机后背取景拍摄的相机,大骑士座机。 相机的基本分类 按快门类型分: 1.镜间快门相机:由一系列的薄钢片组成,装置在镜头中间。 2.机械快门相机:用弹簧或是电磁手段,控制几片叶片的开闭,或是两层帘幕像舞台“拉幕”一样左右或上下以一定宽度的缝隙“划过”成像像场窗口,让窗口获得指定时间长短的曝光装置” 画幅大小分类: 全景照相机、 大画幅照相机、 中画幅相机、 小画幅相机。 1.小画副135[36x24mm] 2.中画副6x7 6x6 6x4.5 6x9 [cm] 3.大画副 4x5 [125x100mm] 8x10 [200x250mm] 4.大转机 相机的基本分类 按记录影象的介质分类: 1. 胶片相机、 2.数字相机。 二、相机的基本结构 相机的基本结构 A.机身:一只遮光外壳的一端有一孔穴,用以安装镜头,孔穴的对面有一容片器,用以承装一段感光胶片(数码相机为记录影象的CCD或CMOS的装置)。 B.镜头:一只结构简单的镜头可以是一块凸形毛玻璃,它折射来自被摄体上每一点被扩大了的光线,然后这些光线聚集起来形成连贯的点即焦平面。 鱼眼:6-16(约180度)、超广角:小于21(大于90度)、广角:21-38(90-60度)、标准:38-60(60-40度)、中焦:60-135(40-18度)、长焦:135-250(18-10度)、超长焦:250以上(小于10度) C.光圈: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使胶片、CCD感光的控光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光圈大小影响景深。 1900年,各相机生产厂家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了欢国际会议,对镜头光圈数作了统一的规定,提出了如下标准系列: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对后来相机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协调和促进作用。 * * 传统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 照相机是摄影用的最基本的器材,摄影者应当根据拍摄活动的性质,正确选用适宜的照相机,并了解自己所用的照相机的性能。在这一章里,将介绍照相机的主要类型以及各类照相机的特点。 ① 旁侧取景照相机; ②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③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④ 座架式照相机; ⑤一步成像照相机; ⑥ 专用照相机。 按照基本设计和主要性能区分,当代的照相机,主要有六大类 富士Checky一步成像相机 远摄照相机 全景相机 凤凰全景相机 水下相机 依观景器系统区分: 拍摄照片时,我们观看拍摄目标、范围的玻璃窗便是观景器 1.单眼反光观景器系统: 这是目前最普遍的相机观景器,它是利用镜头後面的反射镜将镜头所 捕捉到的画面加以反射,再利用五□镜加以折射,使我们从观景器中看到 正立的影像! ??? 2.透视观景器系统: 它没有所谓的反射镜及五□镜,光线是直接经由观景器进入我们的眼睛,再作较近距离的摄影时,底片成像的范围与观景器中的影像范围会有 不同,既所谓的视差! ??? 3.双眼反光观景器系统: 此种相机拥有上下两个镜头,上面的镜头担任观景器的任务,下面的才是实际拍摄的镜头,此系统会因为上下镜头位置的不同而加大视差! 依对焦系统区分 ??? 1.手动对焦: 对焦就一张照片而言是很重要,所谓的对焦便是调整对焦环,透过观景器的预视,使影像清晰的成像於软片上。若利用手调整对焦环来完成对 焦的工作,而不是靠相机自动对焦,便称为手动对焦! 2.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的相机则是利用内置的马达来驱动调整对焦环,不需手动 ,但自动对焦的相机必须要配合自动对焦的镜头,才可发挥此项功能,若不习惯的话,则可利用相机上的自动 /手动的切换扭,变成手动。若是自 动对焦的相机接上手动对焦的镜头时,便只能利用手动对焦。目前较新型的电子式相机,不管单眼的相机或是双眼的傻瓜相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