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技术应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0
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技术应答
1、本规范适用于10kV交联电缆订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
GB12706—2008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IEC 60502—2(1997) 额定电压l~3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30kV电缆
DL/T 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GB/T 304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GB/T 2952.1-1989 电缆外护层
3、使用条件
3.1使用环境条件
3.1.1海拔高度:不大于1000m
3.1.2环境温度:-15℃~+60℃
日温差:15K
3.1.3户外环境湿度(相对湿度)
日平均不大于95%,月平均不大于90%
3.1.4地震烈度8度
水平加速度:0.15g
3.1.5环境污秽等级:Ⅲ级
3.1.6风速:不大于35m/s
3.2 敷设条件、安装位置及环境
3.2.1敷设环境有直埋、沟槽、排管、沟道、隧道、桥架、竖井等多种方式。
地下敷设时电缆局部可能完全浸于水中。
3.2.2 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低于0℃。敷设温度不低于0℃, 如低于0℃,可采取适当措施将电缆加热到0℃以上。
3.2.3 敷设方式为机械牵引敷设或人工敷设。
3.3 使用技术条件
3.3.1额定工作电压和频率: 8.7/15kV
3.3.2系统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3.3.3 系统最高运行电压: 12 kV
3.3.4 额定频率:50Hz
3.3.5电缆弯曲半径:安装以后不小于12倍电缆的实际外径。
3.3.7 导体运行温度:电缆导体的最高额定温度为90℃;
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0℃。
3.3.8使用寿命:不小于30年。
4、主要技术条件
本次采购的电缆,其技术参数除符合GB 12706的要求以外,还满足本标书以下要求。
4.1 电缆规格型号
YJV22-8.7/15kV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4.2 结构材料
4.2.1 导体
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导体为圆形并绞合紧压,紧压系数不小于0.9。铜导体材料为优质无氧圆铜杆。电缆导体截面尺寸必须100%满足尺寸要求,电缆导体材料必须采用国标。
4.2.2 挤出交联工艺
生产设备:引进芬兰诺基亚公司的三层共挤交联设备,配备在线检测设备(西科拉测经测偏仪)及热应力消除装置,同时配有搓转装置,保证绝缘同心度,能生产110kV及以下高压交联电缆。
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采用三层共挤工艺,全封闭干式化学交联。冷却工艺均匀、充分。
4.2.3 绝缘
绝缘材料:采用可交联聚乙稀绝缘料
绝缘标称厚度为4.5mm,绝缘厚度平均值不小于标称值,绝缘任一点最小测量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0%。任一断面的绝缘偏心率不大于8% 。
8.7/15kV电缆的绝缘偏心度符合下式规定
(tmax- tmin)/tmax≤8%
式中:
tmax——绝缘最大厚度,mm;
tmin——绝缘最小厚度,mm;
tn——绝缘标称厚度,mm。
tmax和tmin在绝缘同一断面上测得。
4.2.4 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材料:采用超光滑半导电内屏蔽料
导体屏蔽为挤包的交联半导电层,半导电层均匀地包覆在导体上,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在剥离导体屏蔽时,半导电层没有卡留在导体绞股之间的现象。
标称厚度为0.7mm,最小厚度不小于0.6mm。
4.2.5 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材料:采用超光滑半导电外屏蔽料
绝缘屏蔽为挤包的交联半导电层,半导电层均匀地包覆在绝缘表面,表面应光滑,没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绝缘屏蔽为可剥离型。标称厚度为:0.7mm。
绝缘屏蔽与金属屏蔽之间有沿缆芯纵向的相色(黄绿红)标志带,其宽度不小于2mm。
4.2.6 金属屏蔽
金属屏蔽由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铜带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并满足短路温度要求。绕包圆整光滑,搭盖率不小于15%。
三芯屏蔽截面积之和不小于25mm2(按管状计算),且三芯屏蔽接触良好。
4.2.7 内衬层及填充
缆芯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紧密无空隙。缆芯中间也填充,三芯成缆后外型圆整。
不圆度不大于10%。
电缆最大外径 - 电缆最小外径
电缆不圆度 = ×1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