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 读书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 读书报告
lbrack;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rsqb;读书报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读《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
城市,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伴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城市也在不断演进,或发展或衰落。
以中国的“七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为例,它们分别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同王朝统治时期的国都所在地。通过研究不同王朝定都城市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各方面因素在都城的确定上所发挥的作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认为:“选择都城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地理位置三方面的条件来考虑的。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一片富饶的地区,足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只需少量仰给于远处;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既便利于制内,即镇压国境以内的叛乱.又利于御外,即抗拒境外敌人的入侵;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都城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设若地理位置并不居中,但具有便利而通畅的交通路线通向四方,特别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则不居中也就等于居中。当然,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存在完全符合理想、三方面条件都十分优越的首都,所以每一王朝的首都.只能是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比较最有利的地点。”(陈桥驿《中国七大古都》)对于“七大古都”的研究,可以说是著作繁多,古有顾炎武的《历代宅京记》,今有陈桥驿的《中国七大古都》等,可作为研究城市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而在城市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的何一民先生,在其大作《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一书中,为我们研究城市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研究方法不仅适宜于近代城市变迁研究,也可应用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
当今大多数学者都比较关注古代都城、新兴城市特别是沿海港口城市的研究,而对于在中国古代史上曾经占有重要政治、经济地位,但是在近代衰落的城市却较少投入精力进行研究。究其原因,正如何先生的老师、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开拓者隗瀛涛先生所言:“近代‘衰落城市’因其发展缓慢或相对停滞、现代化转型特征不明显等,故学术界对其研究一直较为薄弱。”(该书序)因此,对此类衰落城市进行研究,一是可以探究这类城市衰落的原因,为现代社会建设中的城市化趋势及转型提供借鉴;二是可以填补城市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很大的学术发展空间和一定的创新性。“把握和研究这部分城市(衰落城市)不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规律,是中国城市史研究体系走向完整和丰满的必然,也是现代城市得到更好发展的科学前提。”(该书序)
因此,何一民先生就目前城市史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者说是不受重视和关注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在课题的选择方面,何先生独具慧眼。他认为:“城市的兴盛与衰落构成了城市的整个发展过程。”“‘衰落城市’是近代城市中不可忽略的城市类型和现象,把握和研究这部分城市不发展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是构建中国城市史研究体系并使之进一步完善
的要求,也是当代城市能从中寻求历史借鉴的客观需要。”(该书前言)在当前学术界课题重复、观点和理论创新不足的情况下,何先生的选题方法也为我们进行学习和研究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从整体上,从事物的发展连续性等方面去进行课题的选择,虽然不受太大的关注,但却是这个大课题中不 可缺少的一环,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在论证衰落城市的衰落原因时,根据其城市兴起原因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城市: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交通枢纽型城市等。但城市的衰落也往往是由于其丧失了兴起时所具备的条件。因此,作者从城市功能的变化、经济因素的变化、战争的破坏和外部的掠夺、交通地理优势的丧失、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衰落的原因。比如,在从整体上论述城市衰落的原因时,作者认为:城市的衰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边地区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分不开的。近代城市的衰落与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军阀混战等因素密不可分。作者在论述列强的入侵对中国的城市破坏这一章节中着墨较多,主要是因为列强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主的发展,以至使国家整体贫困,原来繁华的城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体制下逐步走向衰落。即便上海等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那也是畸形的发展。
当然,任何一个事件、一个因素,比如战争因素,其影响也不仅仅是对事件自身所造成的影响,而是有连锁反应的,其影响及后继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战争,其胜负当然至关重要,但同时也要看到战争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破坏,对城市所造成的毁灭性打击。
作者在对个案的城市进行论述时,也给我们以启发: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城市的繁华与否。如镇江、苏州、扬州,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些城市都是东部的经济发达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