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作电位
周煜东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Email: yudongzhou@
动作电位的产生
1. 动作电位的特点
2. 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3. 动作电位的传导
4. 离子通道简介
动作电位:
是神经元兴奋和活动的标志,是神经信
息编码的基本单元,在极为复杂的神经系
统中,是信息赖以产生、编码、传输、加
工和整合的载体。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超射(overshoot )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动作电位的特征
“全或无”
阈值
不衰减性传导
不可叠加性
胞内注射正电荷诱发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发放频率与去极化程度正相关
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膜相对离子通透性
的改变是动作电位
产生的原因
AP上升相的离子机制
细胞受刺激 少量钠通道开放 静息电位
增加到阈电位水平 大量钠通道开放 细胞
外Na+快速大量内流 细胞内电位急剧上升
AP 的上升支(Na+内流) 达到Na+平衡电位
(锋电位顶点-超射值)
锋电位顶点的膜电位水平,主要由ENa决定:
1、记录值和计算值接近;
+
2、降低[Na ] 可降低锋电位的幅度,降低程度与计
o
算值基本一致;
+
3、河豚毒素(TTX )特异阻断Na 通道。
AP下降相的离子机制
膜电位达到Na+平衡电位水平 钠通道失活关
闭,钾通道大量开放(在上升相已经少量开放)
Na+停止内流、K+快速外流 细胞内电位下
降,恢复到负电位水平 AP 的下降支
AP后电位的离子机制
1、 去极化后电位:
+
① 复极化相大量K 外流,导致暂时性细胞
外K+ 蓄积,延缓了复极化的过程
② Ca2+ 内流
2、 超极化后电位:
+
① K 继续外流
② 生电性钠泵作用
AP 的电压钳分析
电压钳技术
主要是通过保持细胞跨
膜电位不变,并迅速控制
其数值,以观察在不同膜
电位条件下膜电流变化,
分析离子跨膜移动的情况。
Hodgkin and Huxley’s equation
dV 4 3
C g (E V ) g n (E V ) g m h(E V ) I
dt L L K K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