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_物理层关键技术介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TE 物理层关键技术介绍 LTE的3个核心技术 OFDMA/SC-FDMA MIMO 小区间干扰抑制 OFDMA/SC-FDMA 简洁的带宽扩展能力 获得高峰值速率的“正交传输” MIMO技术的“最佳搭档” OFDM OFDM的概念——正交频分复用,本质上就是一个频分系统,是无线通信最朴素的实现方式 OFDM和传统FDM的区别 传统FDM系统中,载波之间需要很大的保护带,频谱效率很低。 OFDM系统允许载波之间紧密相临,甚至部分重合,可以实现很高的频谱效率——子载波。 OFDM OFDM信号的生成 IFFT:将大量的窄带(子载波)频域信号(频域上映射的信号),经过IFFT后形成时域信号 加入循环前缀(CP):将每个OFDM符号的尾部一段复制到符号之前 OFDM OFDMA OFDM的优缺点 OFDM的优缺点 SC-FDMA 上行采用了DFT-S-OFDM方式 物理层参数和下行保持一致 增加DFT预处理过程 SC-FDMA OFDM OFDM的参数设计 频域:子载波间隔、资源块大小 CP长度、时隙/子帧长度 OFDM 频域的设计 Δf的大小 不能太小,必须能容忍需要支持的车速下的多普勒频移 不能太大,导致T过小,CP开销过大 典型的Δf值:10-20kHz,LTE采用15kHz(符号长度66.76us) OFDM 时域设计 符号长度T=1/ Δf TTI为1ms,快速调度,传输时延小于5ms CP长度,考虑到开销和抵消ISI Normal CP:4.6875us,用于常规小区单播系统 Extend CP1:16.67us,用于大小取单播或MBMS系统 Extend CP2:33.33us,用于独立载波MBMS系统 MIMO MIMO 作用: 空间分集增益 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空间复用增益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阵列处理增益 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覆盖范围,抗干扰性能等 MIMO MIMO模式 空间分集(提高可靠性) 空时分组码 STBC 空频分组码 SFBC 循环延时分集 CDD 空间复用(提高速率) VBLAST 波束成形 MIMO—空间分集 MIMO—空频分组码SFBC 带传输的符号以分组形式传输 每个分组在空间域(天线)及频域(子载波)进行编码 MIMO—空频分组码SFBC MIMO—空间复用 码字(Codeword): 独立进行MCS的数据流 优点:不同的码字,可以选择不同的MCS方式,因此可以更好的匹配信道信息,获得更大的系统容量。 缺点:码字越多,下行的MCS信息、HARQ信息等越多,上行的CQI、ACK/NACK信息越多,同时UE端解码时所需的存储单元和延迟也越大。 结论:最多2个码字 秩(Rank): MIMO信道中可以等效的独立平行子信道数即为MIMO里的秩。 层映射 (Layer Mapping): 码字映射到层 发送分集层映射: 层数等于天线端口数 空间复用层映射:层数对应于信道矩阵的秩 MIMO—空间复用 开环空间复用 只反馈RI 不管信道条件,采用固定的复用流数 闭环空间复用 反馈RI、PMI 掌握先验信息,采用适合无线信道现实条件的复用流数 最常用的闭环空间复用技术:预编码(Precoding)技术 MIMO—波束赋形 利用较小间距的天线阵元之间的相关性(天线间距通常为λ/2),通过阵元发射的波之间形成干涉,集中能量于某个(或某些)特定方向上,形成波束,从而实现更大的覆盖和干扰抑制效果 在TDD系统中,可以不依赖终端来反馈所需信息,来波方向和路损信息可以在基站侧通过测量上行接收信号获得,比FDD系统更有利于波束赋形的使用。 小区间干扰抑制 OFDM系统本身不提供小区间多址能力,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抑制小区间干扰: 小区间加扰:包括扩频后加扰,如CDMA 干扰协调:相邻小区在小区边缘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 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 智能天线:自然具有一定干扰回避的效果 正交序列:如零相关序列 干扰随机化 干扰消除和智能天线 小区间干扰协调 静态 半静态(下行):基于X2接口 动态(上行):基于X2接口 基于正交序列的小区间干扰抑制 CAZAC序列:多径环境中的零相关/低相关序列 Zadoff-Chu序列是最常用的CAZAC序列,采用不同的ZC序列或不同的ZC序列循环位移版本,可以获得低相关性。 用于LTE的参考信号、控制信道等。 谢谢各位参加! 欢迎探讨 *Http:// * OFDMAOFDM OFDM:一个时隙同时只能有一个用户使用 OFDMA:将时隙分成多个子信道,多个用户可以同时 使用一个时隙 多用户保持正交接入,减少干扰,增加容量 灵活的子信道实现,可增加多用户选择性,并增加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