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最终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2、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N2和NxO气体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PPT版)
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后,转变为氮气而被除去的过程。(课本版)
4、泥龄
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又称污泥龄,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用的时间,在工程上,就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以θC表示,单位为d。
5、污泥比阻
单位质量干滤饼的过滤阻力m/kg,比阻抗值越大的污泥,越难过滤,其脱水性能也差。
6、水体自净
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7、废水生物处理
定义1: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及转化功能,以废水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降解、转化,废水得以净化。
定义2:污水的生物处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代谢营养 多样、适应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处理方法。
(课本上有两种定义,自己选择哈!)
8、BOD5
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课本版)
9、破乳
破坏液滴界面上的稳定薄膜,使油、水得以分离。
10、有机负荷(NS)
污泥负荷率是指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量,kg BOD5/(kgMLVSS·d)。
11、SVI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30min后,每克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mL)称为污泥体积指数(SVI)。
12、毛细时间
其值等于污泥与滤纸接触时,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水分在滤纸上渗透1cm长度的时间,以秒计。
13、米氏方程
式中:v——酶促反应速度;vmax——最大酶反应速度;ρS——底物浓度; Km——米氏常数。
14、吸附
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称为吸附。气体或液体物质吸附于固体表面的作用力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范德华力引起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这种力引起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另一类是化学力,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的原子反应生成络合物,需要一定的活化能,这类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15、萃取
将一种选定的溶剂加入到待分离的液体混合物中,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该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可以将原料中所需分离的一种或数种成分分离出来。
增加的内容:
1、气固比
溶气水经减压释放出的空气量与需浓缩的固体量之质量比。(PPT版)
溶解的空气量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的比值。(课本版)
2、反应级数
在速度方程中,反应物的浓度指数m,n分别称为反应物A和B的反应级数,各组分反应级数的代数和称该反应的总反应级数(m+n)。
3、Fenton试剂
Fenton试剂由亚铁盐和过氧化氢组成,当pH低时(一般要求pH=3左右),在Fe2+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就会分解产生·OH,从而引发链式反应。
4、交换势
指酸性阳树脂或碱性阴树脂对不同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吸附交换的亲和性,亦即选择交换的能力。交换势大,交换离子越容易取代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也就表明交换离子与树脂之间的亲和力越大。
5、活性污泥
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6、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的实质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性化学吸附。
7、厌氧消化
在无氧的条件下,又兼性厌氧细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污泥得到稳定,其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气等。
8、发酵
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9、呼吸
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辅酶2,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过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