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各种管理与制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
采
煤
工
作
面
各
种
制
度
生技科编制组
目 录
1、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工作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3、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采煤作业规程编制、审批、贯彻、实施、复审管理制度乳化液泵站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1、坚持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开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工作。 2、所有支护材料的规格质量,供货渠道,合格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四排,最小控顶距三排,采用见四放一的正规循环作业方式,初次放顶前的控顶范围,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4、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 5、新下井和修好后的单体,必须经过试压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损坏和不能使用的单体及时升井检修,所有入井的单体使用8个月后,都要升井试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6、单体初撑力必须≥90KN,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二次加压,泵站压力必须≥18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系统完好,不漏液。 7、支柱全部编号管理,不缺梁少柱,工作面单体必须全支撑,严禁使用不合格支柱,支柱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 8、根据工作面顶板不同,矿、工区组织必要的矿压观测、地质预报,认真掌握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在来压前,加强工作面的支护。 9、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放收尾顶及过地质构造带时,必须编制专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必要时做到有工区干部、安监员现场跟班指挥。 10、切实搞好工程质量,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线,柱距排距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100㎜。 11、不随意留煤顶开采,必须留煤顶,托伪顶开采时,必须有专门措施。顶板和煤邦必须插严、背实。 12、炮后及时挂梁,悬壁梁到位,端面距≤300㎜,煤壁平直垂直顶底板,伞檐最大不超过250㎜,严禁敞棚作业。 1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两道超前支护,距煤壁10m范围内打双排柱,10~20m范围打单排柱,其初撑力≥50KN。 14、工作面放顶前要做好修理,打好切断线,压力大时要用双排密集切顶,退路必须畅通。 15、放顶要放齐、放透,严禁提前摘柱,无空载和失效支柱,挡矸有效,放顶时出现压力增大时,应停止作业,进行修理,待压力稳定后,再进行作业。 16、工作面内顶梁水平楔数量齐全,并用小链与梁联接,支柱钻底≤100㎜。 17、工作面必须备用一定数量的单体和不少于1m3的扁木,以备急用。
18、矿组织不定期的安全质量动态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安全质量验收,每季组织一次安全质量验收,对检查验收情况进行对等奖罚。
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分析、处理制度
为杜绝采、掘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
一、采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主要内容、指标、测站布置、方法
1、采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撑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减少冒顶事故,提高撑功效,保证安全生产。
2、主要监测指标分为支护监测指标、围岩状态指标和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
(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
关键指标:1、初撑力 2、端面距
辅助指标:1、支工作阻力 2、工作空间几何状态 3、液压系统工况(泵站压力、液压管路和密封件完好状况)4、采高
(2)采工作面围岩状态指标:端面顶板冒高、冒宽、冒区长度,煤壁片帮深度,片帮区长度。
(3)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煤壁超前0m 范围内支护完整,巷高不小于
1.m ,有0.8m 行人通道。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
3、采面矿压及支护质量观测测站布置:
每隔0液压支柱安1台矿压观测表。
4、采工作面日常矿压观测方法:
(1)支架阻力观测:直接读取压力表读数。
(2)顶板动态观测 :在各测线处对顶板状态作统计观测,记录采高、初撑力、二次补液状况等。
(3)支几何参数观测:采用目测普查,超标明显处用工具进行测记,包括顶梁走向角及倾角、顶梁错差。
(4)两巷超前支护质量监测 测量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二、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1、采煤队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天监测一次。监测数据表内容主要包括支架初撑力,两道超前支护初撑力、二次补液后压力。
2、工作面安装、撤面必须对液压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监测,对液压系统完好情况进行统计观测,并将监测记录保存。
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
1、锚网巷道回采时,在采动压力影响区内,采煤队对采煤期间安设的顶板离层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