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放射医学中级考试知要点.doc

发布:2019-07-31约1.3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鼻窦CT扫描常用:听眦线; 2.常规耳颞骨CT扫描用:轴位、上眶耳线,层厚1~1.5mm; 3.常规胸部正位片的拍摄要求:后前立位、焦-片距为180~200cm、高电压120~140kV、胸部适当前倾,两上臂内旋、中心线通过第4胸椎水平(军医版本——第6胸椎水平)、深吸气状态下屏气曝光; 4.观察后颅凹CT扫描基线取听眶线; 5.鉴别脂肪或出血,应该用:GRE序列; 6.TOF血管成像原理:流入增强效应; 7.乳突梅氏位的摄片角度为:双45°; 8.腰骶关节前后位摄片,中心线的投射角度是:向头侧倾斜15°~20°; 9.影响光学对比度的主要因素是:kV; 10.X线机接地的意义是:工作接地和保护性接地; 11.扁平足,常用的摄影体位是:足负重水平侧位; 12.颅脑CT扫描范围:鼻窦——听鼻线至额窦上方;头颅常规——听眦线至颅顶;蝶鞍——听眦线至床突上方10mm;眼眶——眶下线至眶上极; 13.在GRE脉冲序列中,翻转角(小于90°角)越小,所获图像越接近于:T2加权像(相当于长TR); 14.颞骨X线摄片主要用于观察:中耳、颞骨岩部、颞骨乳突气房; 15.观察前列腺的最佳MRI扫描层面:横轴位; 16.MRI为了观察心房与心室的关系,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流出道应选择的扫描位置:平行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 17.当柯氏位投照时,听眦线与X线中心线的夹角为:23°; 18.显示颈椎椎间孔的最佳体位:身体侧斜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 19.关节造影CT要求注入对比剂15分钟后开始扫描; 20.对于幕下部位扫描,CT扫描基线最好平行于:上眶耳线; 21.对于腕三角骨撕脱性骨折,观察最好的摄片体位是:腕关节侧位; 22.额窦摄片,常规位置是:柯氏位(CaldWell位)——中心线与听眦线夹角为23°; 23.当瓦氏位投照时,听眦线与暗盒夹角应为:37°; 24.头颅摄片定位标志线:听眦线、听眶线、听鼻线、听口线; 25.临床怀疑颅底骨折时,应选择的摄片体位是:头颅前后位+仰卧水平侧位(蝶窦内积液观察!!!) 26.IVP检查腹部压迫点的位置是:两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 27.在部分饱和脉冲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90°-90°; 28.跟骨轴位摄影,中心线应向头侧倾斜角度应是:45°; 29.观察气液平面或腹腔内游离气体可采用:腹部站立前后位+腹部左侧卧后前位; 30.鉴别肾盂旁囊肿和肾盂积水的最佳方法:CT增强并延迟扫描; 31.造影中发生气体栓塞,应将病人置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 32.怀疑有肺尖处病灶时,应选择的摄片体位是:胸部前弓位; 33.足前后位摄片,中心线应向足跟侧倾斜:15°; 34.投照汤氏位,X线中心线应:向足侧倾斜30°; 35.髋关节正位片,中心线应对正:股动脉搏动点; 36.股骨粉碎性骨折,侧位摄影应首选:仰卧水平侧位; 37.喉部CT扫描,仰头目的在于防止下颌骨伪影,其轴位扫描法确定声带走行时,扫描基线应:与中部颈椎间隙保持一致; 38.测量心肌厚度时机应在:舒张末期长轴位或短轴位; 39.胃黏膜脱垂的主要X线表现,右前斜卧位检查时阳性发现率较高,可侵犯十二指肠基底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