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语文 论述类文章阅读 考点针对练.doc

发布:2015-09-08约4.3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语文 论述类文章阅读 考点针对练 答案 不一致 把原句“文化”换成“产业”,扩大了范围。 2.选项: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提高知名度,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文化本身成了产业,因此下海经商的文人中有些被称为“儒商”。 原句:改革开放后,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雅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般泾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文化资源,却能够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提供机会,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比对结果: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致 强加因果。 3.选项:除了批评道德的缺失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原句: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缺失,亦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比对结果: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一致 选项丢掉了原句中的“也许”,把或然当成了必然。 4.选项: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富有巨大的张力,使得这首诗时间跨度长,跳跃性大。 原句: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只有21个字,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 比对结果: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致 颠倒因果关系。 5.选项:(2012·山东卷第7题C项)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原句: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比对结果: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致 选项把原句中的“纳入”改为“成为”,有点绝对。 6.选项:(2012·天津卷第6题C项)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原句: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 比对结果: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致 偷换概念。“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主体,而非“生态文明”。 7.选项:(2011·四川卷第7题B项)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原句: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比对结果: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致 选项中“数千万年”的推断与原文矛盾。 8.选项:(2012·江西卷第7题D项)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原句: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数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能力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比对结果: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巧若拙 朱良志 ①拙道,即天道,大巧若拙,体现了崇尚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大巧若拙”由老子提出。人的一生必然会追求巧,巧,即技巧、技能。老子所说的巧,却不是一般的巧,一般的巧是凭借人工可以达到的,而大巧作为最高的巧,是对一般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大巧就是不巧,故老子以“拙”来表达。 ②老子为什么将笨拙的状态作为最高、最完美的巧?这涉及到老子关于天工和人为关系的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