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专题: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1. (14四川)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2. (14广东)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3. (13福建)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 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4. 研究人员调查1928一1977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 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J”型增长
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 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5.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6(13四川)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8. (14江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9.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动物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A.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B.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10
种 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50.00 下面①—④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最可能错误的是 ( )
A.①③ B.② C.②④ D.①③④
1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表示能量数值,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
A.图中表示出了三个营养级,其中b=h+f+d+g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
C.图中乙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缩短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2.右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
显示全部